Member Works Exhibition
作者:高小华 | 尺寸:510cmX380cm | 类型:油画 | 年代:2016年 | 材质:布面油画 |
2013-2016年,高小华受邀参加“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历时三年完成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巨幅油画《周易·占筮》,以视觉艺术诠释千年中华哲学思想,再次引起国内外画坛和社会的极大关注。
最难“啃”的题材
2013年,高小华受邀参加“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历经三年的折腾,从对《周易》的一无所知,逐渐领会、理解、感悟,到梦启而突破,最终圆满完成。
高小华起初没急着“选题”,他说这不是谦让,而是冥冥之中的等待。的确,他等到了“工程”150件题材中的最后一件,亦是最难“啃”的一个题材:《周易·占筮》。“为什么?想想看:此题既非神话传说故事,又非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它根本就是一个‘思想体系’! ‘思想’怎么画?当然难!难怪无人愿选。”绘画四十余年,高小华虽创作近代历史画不断,但从未触碰过古代题材。所有的历史画,要画好,都不容易。既已获得《周易》题材,索性首先搞懂何为“周易”?以高小华之前的认知,《周易》是与算命、占卜、八卦连体,按照他的说法,“神兮兮、玄乎乎”,请教学者,自然高大上有“道理”,但同样云里雾里,文字史料更是一本正经。他着急,怎样才能突破文字与思想,进入绘画?“画画的就像情窦初放,四处窥探成人世界的小男孩,着急要‘看’到的是形,是看得见的‘色’与‘像’。”他又寻找前人所绘相关《周易》图像,寥寥无几却又五花八门,“不知何故,千百年来,所涉此题,除少数似神似人的白须老者像(文王? ),就是‘太极八卦图’及天书般的文字与图符。”
奇梦破解创作困局
落实草图就花费不少精力。作品第一稿在思维混乱与各方催促下匆匆登场。初稿设计为正方图形,他与最初的合作者(雷著华)意图:以反常规的观看方式,上下左右不分,乾坤颠倒呈现,东西南北互动,春夏秋冬轮回;中心为“太极八卦图”,再加上三个圣人为代表:伏羲、姬昌(周文王)、孔子。本以为几近完美的“四方五位”式构图在第一个回合,就被否定在北京的首场评审中。“此图成为周易之图解,历史画不主张图解式表现,建议重新构图”。专家的“意见”严肃得几近冷酷。
根据“修改指导意见”:“应突出文王拘被关押而演‘周易’,体现周文王在狱中研究思考演化完善‘易’的情节”。评审结果等于“枪毙”。其后,高小华当真专程前往河南汤阴羑里城(传为周文王囚禁地)采风,但在“周公景点”他看到的是混乱且四处可见的“人造旅游文化”和无处不在的“太极八卦图”——“无奈,还得按照专家建议试着以写实的意图,悉数易稿,折腾反复,终于自我否绝。”高小华在《周易·占筮创作记述与思考》一文中如此感叹。
有趣而不可思议的是,他忽然一日从奇梦中获得灵感:人影朦胧,呼风唤雨,雷鸣电掣,山崩地裂,瞬间闪光划破天际,出现一轮黑色的太阳与明月同辉!他被惊出冷汗,醒来如获至宝,“速记其境,恍若天启。”后来他才得知,这个梦偶合古籍《竹书纪年》中所载“天再旦”的传说。“天再旦”是一种奇异的天象,就是卯时的日全食。而高小华的“奇梦”正是出现在自己生日的凌晨时分!真是难以置信:虚幻的梦境,令困惑郁闷中的他惊出望外!作品构图,从此斩获重大突破。
魔幻再现文王创世纪
破解难题后的创作是快乐的。除了奇幻梦境的启示,还要研究解决此前被忽略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占筮”,即背后诸如:蓍草、文王(形象,表情,姿态等)及拿捏蓍草之手式的含义等一系列细节问题。他更感激专家们在最后时刻的提议:将文王服装改为黑白两色,顿时解开了纠缠他多年的服饰困局。这期间高小华又读作家阿城的《洛书河图》:“阴阳自然河图”初出远古彝人“黑白龙蛇图”。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太极图”则晚至明清时代才被规范、精致化流传至今。“在表现商周主题的作品中,如显示明清朝代的图案,岂不荒诞无知?”
真是不易!油画《周易·占筮》,按照国家博物馆的特殊大尺寸要求:510cmX380cm。历时三年余,几度其稿,再经数次评审,画作成型。全面铺开创作是2016年盛夏,高小华对自己在高温的画室中“独自亢奋,几乎裸体于酷暑中的创作”记忆犹新。最终,作品画面采用异形直立穹顶式构图,以上古时代周文王姬昌“大人”为主体,手执筮草,仰望星空,占卦乾坤,天人合一;背景宏大奇幻:明暗混沌的苍穹,万籁星空,日月同辉,黑日(日食)白月(满月)。以奇异天象自然诠释出一幅原始的阴阳太极河图。画面深处:电闪雷鸣,龙卷海啸,火山喷发,大地重生,彩虹乍现。另有:春夏秋冬,奇花异草,万物生长,演示出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玄妙关系——整个画面呈现魔幻现实之景观。
2016年11月,“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专家委员会给予高小华的油画《周易·占筮》高度评价:《周易·占筮》符合题材要求。此画将智演《周易》之文王立于天地之间,星斗运转、电闪雷鸣、江河行地、阴阳大化之象衬于其后,寓意了造化运行之规律,令人思味《周易》辩证之理。写实语汇与浪漫想象之结合尚好。经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委员会投票评审验收通过,建议予以收藏。(据悉,此轮“验收”极其严格:百名专家、学者无记名投票,结果近20幅画遭淘汰,70余幅作品需修改完善;《周易·占筮》高票入选!)
高小华说:人类文明起源,美术先于文字;中华文明,文字胜于图像;---我们憾缺的是一部能“看”见的中华“图像历史”!——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今天国家要用重金大血本,历时五年,打造“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缘故?——这是一种迟来的,但必须的“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