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2025年02月04日

会员作品展示

Member Works Exhibition

作品名称:血缘:大家庭12号
作者:张晓刚 尺寸:190 x 150cm 类型:油画 年代:1996年 材质: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张晓刚于1993至2002年间创作的〈血缘:大家庭〉系列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名词。该系列捕捉了中国近代历史中未可言传的创伤,及一代中国人的回忆及集体意识。张颂仁、栗宪庭,及众多艺术策展人及评论家都曾对这个系列赞颂有加。张晓刚对西方风格技巧的再创造和对中国社会的睿智洞察让他在同时代艺术家中独树一帜。苏富比隆重呈献创作于1996年的《血缘:大家庭12号》,这是艺术家最早描绘他和心爱女儿欢欢的画作之一,作品罕有地采用了父亲和年幼女儿在一起的特别构图。同时巧妙展示了艺术家从〈血缘:大家庭〉早期到后期审美风格的改变,微妙但绝对关键的改变。

       穿着蓝色中山装的父亲、黄色脸庞的年幼女儿,以及灰色的背景均共同连系着〈血缘〉系列前期和后期油画的作品。标志性的灰调,平滑的表面和面无表情的人物,曾经被著名艺术评论家栗宪庭描述为文化大革命中,中国人矛盾精神的呈现:「在这些肖像画中,渗透着中国人独特的沧桑感——常常被命运捉弄,甚至常遭不测的政治风云,却依然平静如水,充实自足」作品罕有地同时出现了蓝色和黄色,不仅代表向灰调的重要转移,也给作品注入了跟中国历史进程平行的社会意义。该系列中不断出现的黄色皮肤暗示现在;父亲黯淡的苍白面孔则对应着褪色的过去,蓝色中山装则让人别有兴味地回想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位西方记者将中国社会称为「蓝蚂蚁」。在那个大时代,人的任何一点个性都被剥夺,整个国家的国民被塑造成了同一个样子,同一种颜色——蓝。中国社会成为了一个同质的整体,与当时西方世界全然对立。这再一次展示了身处新时代中国的张晓刚,对支离破碎的历史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重视。

       此前提到的同质化和集体精神并不仅体现在蓝色色调中,也存在于《血缘:大家庭12号》的两个人物的面部特征。两人表情几乎全然一致,轮廓也超脱了早期油画人物画中清晰可辨的朋友和家人样子。艺术家自己这么说:“我真正想画的不是具体的个人化的肖像画,而是画一种类型化,符号化的人,这个人是男人女人都没关系,年龄和具体身份也不重要,我在〈大家庭〉系列里画的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人,他可以穿上不同的服装,有不同的发型,戴或者不戴眼镜,性别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但这个人是同一个人。”张晓刚尝试绘画的不再是个体,而是中国国民的面孔。也许张晓刚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这幅作品和他此后〈失忆与记忆〉等系列呈现的那些雌雄难辨的人物,后来会成为当代中国艺术最重要的图像。

观众评论
暂无数据
我要发言
项目单位:
四川美术馆
合作单位: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展馆地址:成都市人民西路6号
电话:(028)86636199
邮箱:scmxyqxx@163.com
[后台管理入口]
[自助布展系统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17-2019
蜀ICP备:15012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