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艺术网:彭老师,你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已正式公布。你学习以后是如何理解的?
彭长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意见》认真而且全面地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建设思想,不仅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而且强调“传承发展工程”和“实施意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更应该以自已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身体力行。
2012年,我从香港、宁波回成都定居后,在行政工作之余,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创作出版了《芙蓉忆-唱成都》《芙蓉忆-漫画四川方言》两本图书,就是以“向传统致敬,与时代同行”为基本理念,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角度出发的。
在《芙蓉忆》这个系列当中,我一直强调,每个城市都有它的记忆,这种记忆可以融入到一座桥、一栋建筑、一条街道,甚至一匹砖、一块匾、一棵老树……在这些符号后面,蕴涵着历史沧桑,体现着市民精神,喻示着城市未来。
时尚可以追赶,财富可以积累,城市可以复制,而生活方式构成了成都独一无二的城市竞争力。成都,拥有不可复制的人文优势!保护城市记忆,是对市民感情的尊重,是对城市历史的珍视,对城市现实的珍惜。《芙蓉忆》系列算是浓缩了成都前世今生趣味表达。第一本《唱成都》是在收集整理民间一首《成都竹枝词》的基础上,创作了90幅水墨漫画和45篇文化随笔,想表达“我是谁,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意思。
这首《唱成都》的竹枝词从清末流传下来,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关于成都文化、城建、商贸、旅游、风情、民俗等的历史文献资料。但是在创作当中我不可能单纯地图解过去的唱词,而是顾盼今昔,穿越时空般地用今人的视角观念激活城市民谣中的古老记忆。
比如“万里桥边枕江楼,河里鱼儿随便选。”一句,我将万里桥的昨貌和今态置于同一画面中,三国时,蜀费袆使吴,诸葛亮饯行于此,袆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从此“万里桥”之名代代相传。画面中的诸葛孔明正见证着的这段石桥变飞虹的历史钩沉。“天仙桥上七仙姑,王爷庙前淘金砖。”一句,相传浪漫的天仙桥是古时七仙姑会董永的佳地。我将李伯清与黄素芬也画出来,这古今两对佳偶天成的形象融合笔下,金玉良缘从古至今代代相传,延续着这个城市的浪漫情怀。
在创作《芙蓉忆》系列第二部时,我画了100幅四川方言水墨漫画,而且用川菜的几种典型的味型来分类,这个很有趣,从全国各地的读者朋友反馈来看,算是比较成功了。
在序言中我说“四川话,可能是中国最完整、最雅致的地方方言”。因为我一直坚持兼容并蓄而不数典忘祖,姿态开放而不忘己精华。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注重地方方言的“保鲜”。各地区方言有文化的独特性,保护方言,传承方言实际上就是保护了中国泱泱大国纵横五千年的文明多样性,这本身就是保护传统文化这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艺术网:难怪一些学者和专家评价《芙蓉忆》系列为“不可取代和重复的成都漫画”,也被广大网友评为“读懂成都的10本书”之一。
彭长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人人有责,每个人可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只有唤醒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真正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把信心变成行动才能产生文化自强。
四川艺术网:你认为“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抱着敬畏之心,有根之爱,要传承更要创新。”你自2012年开启中国创意人物水墨画系列创作引各方关注,在全国的巡展也很成功,你能否谈谈传统艺术创新发展这个话题?
彭长征:“创意”古已有之,比如顾恺之的"迁想妙得"理论是中国古代画论中的重要创作思想。"迁想”就可以是创意;“妙得”不就是艺术吗?人物画的创意主要指不跟风潮也不随大流,要个性表达传统与时代的创意性对话。具体到我的创意人物水墨画《带枪钟馗》《雄起关公》《公平济公》《扫地笑佛》系列的创作来说,我认为。文化如水,润物无声。钟馗、关公、观音、济公、笑佛等这些深入人心的传统人物形象,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最能展现中国人是非观念、情感世界、审美趣味,也是艺术家对照时代风云、影射社会变化的鲜活的艺术形象。这些传统形象具有中国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展示……这其中包含的很多传统价值观念,依然在今天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的一部分,具有持久的稳定性和持久的传承性,在形式和内容上,却并不拒绝当代转化,现在要强调的就是创新性。当然,传统文化里有精华也有糟粕,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清理中国文化遗产,区分精华和糟粕,并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创新,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艰巨的任务。
彭长征:拿钟馗文化来说,千百年来,人们用钟馗的形象演绎成美术、戏剧、小说等。钟馗“驱魔大神”绵延至今,经久不衰,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它占据了民间审美形象的制高点。古往今来,丹青大师莫不如此一路画来给后人留下了形形色色的不朽钟馗。
比如吴道子创钟馗蓝本;黄荃突破“钟馗样”;龚开画钟馗暗指亡国痛;陈洪绶写钟馗俨然大儒;扬州八怪的钟馗不威也不忧;徐悲鸿发扬神馗雄风宣传爱国;齐白石醉汉钟馗忒家常;张大千钟馗神态安祥就是他自已;黄永玉灵性十足的钟馗性鲜明;范曾画钟馗潇洒飘逸显神威;丁聪漫画钟馗趣事含世间哲理;方成用钟馗表达百姓心声等等。大师巨匠们钟馗画的民族性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化,更不是固守成规自己局限,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艺术上都有自已的创新。
在《带枪钟馗》的创作上,我必须坦承,我是站巨人的肩膀上,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收了营养的。“带枪”,实际上就是在为钟馗这一形象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在题款当中,我并没有去刻意追求诗词的格律严谨,合仄押韵。而是用漫画化的手法,追求与画面的高度融合,让读者不但能立刻理解还乐意传播。这些话不仅要体现人物的传统价值观,还要蕴含时代内含,用自己的创意,升华一个人物的思想境界,点燃蕴藏在人物中的时代特点。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这些作品即保留了传统人物形象的韵味和内含,又加进时代元素,给他们以全新演绎和表达。在保持着历史严肃性的同时,也融合了一些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萌萌达”“正能量”。可以创意,不可恶搞;可以穿越,不可虚无!
“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要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原创作品不应浮于表面,不是文化符号或民族符号的罗列,而是要找到这些符号背后的文化积淀和文化情感,可以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诗意哲理、古为今用,正能传播时代精神,使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之光照进我们的现实。宁要幼稚的思想和原创,不要老道的学舌和模仿。努力实践“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
总的来说“奔放处不离法度,神微处照应气魄”。通过各类无边界形式,放架子,弘主题;送上门,接地气;零距离;不仅仅以学术画价论英雄,更要以大众喜爱传口碑!用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统艺术之美。文化复兴不应是简单复古,而是传统与时代的无休止和创意性对话。
四川艺术网:今年在创作上有什么计划?
彭长征:继续以“向传统致敬,与时代同行”的创作实践,一是进行《雄起2017》彭长征作品全国巡展;今年1月已在北京海军振海大厦圆满启动。二是打算出一本庆香港回归20周年的书《我的1997》;三是用相声与美术融合的方式,创作一件庆建军90周年作品。
四川艺术网:我们期待你的新作品!谢谢你接受我们的专题采访。
彭长征:感谢四川艺术网对我创作的关注和支持!感谢对我创作上指导的所有专家、学者、老师、朋友、出版社、文化机构和众多媒体。
【嘉宾介绍】 彭长征,四川人,曾在海军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工作18年;曾为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首批驻港军官,任海军部队第一任俱乐部主任,2度荣立3等功。期间创作表演的相声、小品获解放军战士文艺奖,全军文艺调演创作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全国第三届小品大奖赛优秀奖等。曾为《解放军报》特邀记者,《人民海军报》记者,多次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摄影任务。转业后曾在浙江从事专业艺术管理工作,参与过中国导演高峰论坛;中国“金钟奖”首届流行音乐大赛;第四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越剧节;上海世博会浙江演出周等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
现为四川美协漫画艺术协会副会长、《解放军报》专栏漫画家、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邮政熊猫邮局艺术大使、《中国画坛》杂志艺术顾问、成都慈善总会艺术顾问等。
曾先后在《解放军报》《战士报》《人民海军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中国漫画》《浙江日报》《辽宁日报》《北京文学》等30多家报刊开设哲理漫画专栏。其哲理漫画《快乐》等5件作品先后入选全国高考题目;他于1995年在《解放军报》应邀开设的哲理漫画专栏《生活画语》延续至今,成为中国美术史上连载时间最长漫画专栏。曾多次出任全国漫画大赛评委。
2012年定居成都后,出版有《芙蓉忆》系列图书,以“向传统致敬,与时代同行”为指导思想,创作《带枪钟馗》《雄起关公》《公平济公》《扫地笑佛》等中国创意人物水墨系列画作,成功举办《一年一人一支枪》《约枪2016》《雄起2017》彭长征作品全国巡展获各界关注和好评。
出版有《演艺麦克风》《漫画指导员》《涂画成都》《就事说理》《这就是思想》等多部专著,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艺术论文20余篇。其画作品被中国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事馆、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馆、英国驻华大使馆等国际机构收藏及个人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