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形式 形式的生命
——邓代昆“小草体制”的艺术及文化阐释
○田旭中
一
对于一个真正成熟的艺术家来说,选择某一种生命的表 现形式至关重要,从文化学角度看,生命的形式实际上就是艺术家个体生命张扬燃烧的结晶,是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向宇 宙生命的无限性转化的存在样式.它既是物质性的,又是精神性的。
一部书法史,实则就是无数个体生命对于生命形式的苦心孤诣的寻觅,这完全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那些怀揣 烈使命感和具有浓烈生命意识的书法家,呕心沥血也罢,惨淡经营也罢,其终极目标,都无季—不是在苦苦迫寻一种可以寄托自己全部精神和展现自己全部才华的生命形式。于是,我们看到一幅幅无比惨烈的悲壮的个体生命挣扎的图景。从汉代书法的自觉时代开始,—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耗尽了毕生心血。然而,遗憾的是,多数的书家到生命终结都未能寻觅到一种足以使自己生命延续 的那个形式符号,有的虽然找到形式符号的某些要素,但由于缺乏创造性和系统性,所来以终难有大作为,只有很少的功力和性情俱佳的优秀书家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们只要翻检一遍书史,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真正称 之为大师的书家并不是太多,张芝、张旭、怀素、王羲之、王献 之、颜真卿、米芾、黄庭坚、祝允明、傅山、王铎、张瑞图、王蘧常、于右任、林散之,这些前辈大师以其独具风采的创造个性和令人信服的艺术形式,不仅成就了自身,而且照耀了后人。非常有趣的是,这些大师创造的生命形式无一例外的都是行草书体(其中颜、黄尚有楷体)。这充分证明,只有行草书这 种最具抒情性和表现力的书体能够承载起—个优秀艺术的生命,他的生命历验、精神追求。审美理想及其独特的心灵感悟都浓缩在那些跳跃的、灵动的、变化万千、充满个人生命体验的点画线条和空间布局之中。所以说,—部书法史,就是一部草书艺术史,就是无数艺术家寻觅生命形式的艰难历史。
二
当历史进入世纪之交时,我们再一次发现,愈来愈多的书法家已经清醒地队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是多么短暂、古人当然也具有这样的生命意识,如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悟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王羲之,感慨“人生如梦”的苏轼等。尽管人类已破译了生命基因,但充其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生命.而死亡则是不可抗拒的,
他们左冲右突,试图寻觅到—种使生命得以充分燃烧和尽可能延展的形式。换句话说,创造生命的不朽形式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家的自觉追求。
与共和国同龄的邓代昆,当然也不例外。这位从小受过艰难困苦的中年艺术家,以他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自觉的追求,在经过数十年艰辛探索之后,最终确立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形式。笔者将这—生命形式称之为“小草体制”。这是因为,这种”小草体制”既异于前人,又别于时人;既融合了前人的艺术创造,又鲜明地打上了个人的生命烙印;它从表现内容到表现技巧,从笔法、墨法到章法,都是崭新的,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
邓代昆创造的“小草体制”与晋代相沿至今的“草体”尽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笔者认为,无论从美学特征还是从符号系统看,“小草体制”较之古代‘小草”更自由、更灵活,更富于表现力和多样性,同时也就更具有艺术的震撼力。
邓代昆的“小草体制”大约形成干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他以苦学精神和革新勇气在书法中浸渍了数十年.探索了数十年。1996年2月,在西安美院、四川师大主办,中国书协、美协协办的“95三国文化”全国书画艺术大展中荣获一等奖。紧接着,在l996年11月,他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该组织成立50周年而举办的“世界和平友好书画艺术大赛中独占鳌头,一举夺得金奖。这两次重要展览中,邓代昆参展创作均是小草书。此后数年间,他的小草书更趋成熟,其恣肆简拙的书风令书坛人士耳目一新、刮目相看。到目前为止,他已先后获国际、全国大奖30余次,其中—等奖(含金奖)15次,二等奖(含银奖)9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大展8次。这恐怕在全国书家中是首屈一指的。这也说明,邓代昆苦心探索的“小草体制”已经得到书界一致认同。中国书坛一位资探评委曾以“远胜古人”之辞给予高度评价。
三
邓代昆创造的”小草体制”有哪些美学特质?其符号特征如何?这种生命的形式的基本品格是什么?这种形式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这是本文要着重分析的。
在我看来,邓代昆的“小草体制”,就其美学特质而言,至少有以下四点:
一是高度的自由性。毫无疑问,草书较之其它书体具有更多的自由性。邓代昆的作品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至。他的小草书用笔自由灵活,章法随心所欲,显示了一个艺术家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大渴望。不过,这种自由并没有破坏草书组成的基本法则。所以它既是自由的,又是严谨的;是严谨中的自由,有法中的无法。
二是自觉的整合性。邓代昆的“小草体制”,综合融汇了古今多种草书大家的创作成果,既有,“二王”的洒脱,又有张旭、怀素的狂放,既有傅山、王铎的诡奇,又有赵之谦、王蘧常的古拙。他的小草书揉合了阴柔与阳刚两大美学特征,故而显得形态多样,刚柔相济,飘逸中见沉著,老辣中见简拙,悦目赏心,耐得咀嚼,然而这一切又都统一于他浪漫主义的书风之中。
三是成熟的技巧性。邓代昆的小草书就其技巧来看,确巳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传统书法创造的一切经验都被他用得得心应手,传统书法没有涉及到的东西也经他的心手,非常合理地显露出来。他对于传统书法技巧中的各种对立范畴完全烂热于心,于是凭惜细而长的羊毫任意在宣纸上疾速挥洒,提、按、顿、挫、徐、疾、枯、湿等变化尽现其上,生动自然,毫无扭怩作态之弊。特别是在章法形式上,邓代昆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他的作品完全打破了传统章法程式,而以一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无迹可循的姿态跃出于纸面,让人心
旌摇动,叹为观止。
四是能动的转换性。邓代昆笔下的小草极尽变化之能事,这种变化是多方位多视角的,不仅表现在每件作品中的行笔过程中的变化、结字的变化、布局章法中的变化,更重要的还表现为多种风格的互相转换。同样是小草书,有的刚劲有力,有的朴拙奇逸,有的简静含蓄,有的奔放激越。他的小草体制至少有四个系统:一是章草系统,这类字带有浓厚章草笔意,用笔方硬,书风古拙朴茂。二是今草系统,这类字多以中锋行笔圆转流畅,气息飘逸。三是行草系统,这类字用笔中侧并用,方圆兼备,行中兼草,备极自然。四是大草系统,这类字中锋运笔,以气贯之,连绵不断,饶有气势。一个书家写同样一种书体,而能形成不同的审美效果,显示出他对草书语言的熟谙和能动驾驭。
至于说到邓代昆“小草体制”的生命形式特征,我以为可以概括成这样几句话——草法为体,楷法为用,化繁为简,避熟就生,随机布势,酝酿无迹,沉着飞扬,文质相生。“草法为体,楷法为用”言其笔法特征;“化繁为简,避熟就生”,言其结字特征;“随机布势,酝酿无迹”,言其章法特征;“沉着飞扬,文质相生”,言其风格特征。
四
草书由于自身具备的符号性和抒情性特征,使它较之其它书体更注重形式本身,甚至可以说,形式就是草书的生命。纵观古住今来那些草书大家,无一不是为追求自己心中的草
书语言形式而耗尽了毕生的心血。王羲之的平和简静、王献之的竣逸迭宕,张旭、怀素的狂奔乱啸,黄庭坚的超迈绝俗,徐渭的蓬头乱服,张瑞图的侧锋疾扫,王铎的雄畅奇异,傅山的纤盘缠绵等等。每一种草书形式后面,都烙上了一个丰富而完整的生命印记,都记录下一个心性很高的艺术家顽强的人生足迹。不可否认,虽然每一个优秀草书家成功的得力点是不同的,但总归言之,不外三种形式的突破,一是从笔法上突破;二是从结字上突破;三是从章法上突破。有的是一点突破,有的是数点突破。
邓代昆属于哪种情况呢?
笔者认为,邓代昆在以上三个方面都有所突破,特别是 章法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笔法方面,邓代昆的小草乍看腾挪飞畅,满纸烟云,细察却点画不苟,起止分明,这便是“草法为体,楷法为用”的典型 代表,草书乃诸书休中最难者,易于滑浮,难于谨严,邓代昆 经过长期锤炼,非常成功地将楷法与草法融为—体,他的小草书笔方势圆,以折为主,以转为辅,折笔刚劲,转笔圆润,行笔疾而涩,既率意流畅,又不失严谨规矩,此是邓君小草书过人之处。
结字方面,邓代昆的小草书巧妙揉进章草体势,故结字古朴简洁,没有一般草书家结字回繁往复的毛病。此外,他在草法造型上,因势结字,因字造型,一任自然,结字避熟就
生,避易就险,揖让呼应,自出机杼,不落俗套,不蹈常规,显示出他对汉字独特的感受和处置能力。 章法方面,邓代昆通过精研历代草书大家谋篇布局法后,对布局获得新的认识,这就是不拘泥于行间留白的均整或有规律的倾斜,而是从大局着眼,把握大的视觉效果,线条运动的轨迹完全随着创作时的情绪和草书自身的节律自由不拘地行进。他善于通过”大起大落,大收到放,大疾大徐,大粗大精”(邓代昆语)的方式谋篇布局,故章法显得异常奇异诡谲,时而急促紧密,时而松驰疏朗,其自由度灵活度很高,这种天马行空、来去无迹的章法非常难于驾驭,非有大本事者不能为之。章法的独创性是邓代昆对草书艺术的一大贡献。
关于邓代昆“小草体制”的总的形式特征,笔者曾在(创 造生命的不朽形式)一文中这样概括——“多变的笔法,简约 的点画,内敛的字势,遒劲的笔力,自由的章法,朴厚的书 风”。此外,我们注意到,邓代昆的小草几乎毫无例外的均是长篇巨制.常常在很小的幅面里书写泱泱大文.动辄数以千字,此种功力当今书坛十分罕见。
五
邓代昆独具一格的“小草体制”,为当今书坛平添一道风景,给人们一些新的启迪和思考。这就是,一个艺术家如何看待自己的艺术生命,如何将有限的生命转化为一种可以 穿透时空的存在形式?笔者认为,邓代昆创造的“小草体制”不仅在艺术上是经得起推敲的,而且回答了上述的问题。如果透过他的草书形式进一步深究,就不难发现,他的这种形式符号还有着更深一层的精神指向,这就是当他自觉选择这样一种生命形式时,实际上就给我们展示了他生命的两个基点——百炼干锤、融汇贯通的用世之心和飘然若仙、踪迹难觅的出尘之意。所以就艺术形式来说,它是精傲的、深邃的、高强度的,而就艺术精神来说,它又是豪放的、自由的、高难度的。儒家“修”的理念和老庄“游”的精神有机地融为一体。 因此,这种生命形式看似古典主义的,而实则是浪漫主义的。
邓代昆创造的“小草体制”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它是 传统书法功底和现代审美意识的高度结合的产物,是作者凭借学养、阅历、识见、才思、情怀、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非常
可贵的生命形式,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形而下的“技”,又是形而上的“道”;既是理性的结晶,又是感性的产物。邓代昆曾经用“带上传统的镣铐跳现代的迪士科”这样
生动的语言表述他的创造。这里的“镣铐”就是规矩、法度,而“迪士科”则是张扬个性、崇尚自由的代名词。邓代昆用自己的创造实践回答了长期困扰艺术家的难题——如何在继承中创造,既尊重传统又张扬个性,既充分保留中国书法的传统文化精神及其视觉特征,又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家主观创造个性,使传统书法的特有生命形式转化为当代艺术中的“这一个”。就这个意义上说,邓代昆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个案。
六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基于理性的自觉,早在魏晋时代就提出了“立言”的人生命题,曹丕《典论》关于“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论述直接击中文人梦寐以求生命延续和生命意义实现的要害。以书画为精神寄托的艺术家,更是企图通过艺术创作完善和提升自我,最终将生命自觉地转化和引导到追求不朽之路。例如明清之际的大书家王铎,虽在世时官位煊赫,但最终愿望是“所期日后书史上,好书数行也”。
“朽”(生命)的必然性和“不朽”(生命转化形式)的可能性,使无数艺术家对艺术形式的追觅,简直达到如醉如痴的疯狂境地。恰如汉代赵壹在《非草书》中描述的“专用为务,
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与其说他们在追求艺术,毋宁说是在追求不朽。但是,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不管一个人如何追求,最终能否“不朽”,只能靠他创
造的生命形式价值的含金量来衡定。而含金量的多寡则取决于生命形式是否具有唯一性(独一无二)、独创性(前人没有)和深刻性(内含丰富)。历史上的草书家汗牛充栋,但真正能够进入大家宗师行列的毕竟寥若辰星。这里,起过滤作用的是时间,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创造的含金量,,站在这个立场上来考察邓代昆对生命形式的选择,就会发现,他所创造的“小草体制”的确是一种使生命能够得以拓展延伸的最好载体。因为这种载体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生命内涵.不仅具有深刻的共性,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甚至可以说,这种生命形式已经标示草书艺术达到了当代超一流水平。“小草体制”这种生命形式不仅为邓代昆带来无比多的光环.并且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书界人士的瞩目,这本身就足以证明它的生命形式完全能够穿透时空,而终将成为当代草书艺术成就的一个不可轻视的”标本”。
面对宇宙和人生,不管人们如何反抗和挣扎,都无法逃避死亡与消寂。杜子美说得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圣洞见了人生的短促与无奈,大自然的永恒与伟大,这当然不错。然而,当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以他全部才华和热情换回生命的转化形式时,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不朽与永恒。于是,在浩瀚的星空中,我们仰见了那些耀
眼的星辰。
邓代昆极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颗。因为他理智而清醒地选择了一种充分燃烧生命的形式——小草体制,并且在有生之年即已获享盛名。当他为确立这种生命形式耗尽毕生心血后,当他创造的这种生命形式故人们接受和公认之后,历史自然会给他一个十分公允的评价。
四川省草书研究会成立暨首届草书名家开展时,笔者曾
写了一段话,我谨以此作结——
一切争论、贬毁、虚名都将如云烟俱散,只有生气勃勃的创造和震撼心灵的艺术才是永恒的。创造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