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困境——少年自卑不自弃
吴绪经多次说,前半辈子很自卑,后半辈子很自信。知道了他的心路历程和人生经历,感觉他骨子里有一种常人少见的坚韧与刚毅。
1945年,吴绪经出生于成都一个诗书之家,父母受过良好教育,温和善良,家庭氛围很温馨。父亲藏书多,还订了很多报刊杂志。严格的家教和环境濡染下,吴绪经很小就喜欢读书、画画。父亲书房里的那些精美的画册,《三希堂法帖》《南宗名画集》《点石斋丛画》《芥子园画传》《百尺楼丛画》等等,常常让他如痴如狂,兴奋莫名。母亲知书达理,贤淑坚强,对孩子充满爱心,常常用先贤哲理、名言警句教诲子女。童年吴绪经的心里底色上,深深打下了传统文化的烙印。
《竞技图》 115cm×148cm 绢本 1990年 (获第十届亚运美展、第二届体育美展[特等奖])
1957年,在省商业厅工作的父亲,因为对计划经济发表了不同看法,对不正常的人际关系提了一些意见,被划为右派,报纸上点名批判。那阵子,吴绪经觉得仿佛一夜之间什么都变了。 “像你们这种人要脱胎换骨”,初中班上辅导员随口说的一句话,让刚满12岁的他,如磐石压背,不敢抬头与人平视。何谓脱胎换骨,怎么脱胎换骨?他不理解,也不可能理解,能够理解的是,自己比别人低。为逃避冷眼,也由于对美术的热爱,1960年,他报考了那时不被人看好的四川美院附中。心里充满了无助感,觉得无力改变什么,只有把梦想和希望寄托在美术上。读附中期间,少言寡语,勤奋苦学,争分夺秒,常常借着厕所昏黄的灯光画速写。他至今记得,头一年春节的除夕夜(已放寒假),下着小雨,自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孤独地在阴冷的教室作画,画的是一幅全开大素描,大卫半身石膏像,那是四年级的课程啊!
船上清风图(重彩) 工笔重彩 70cmx44cm
附中五年期间,他利用一切时间广泛阅读,思绪常随书本里展现的世界徜徉游弋,有时竟至精神恍惚。所读书中,《回忆列维坦》给了他极大震撼。列维坦一生凄凉,却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攀上艺术顶峰,把全部热情献给了俄罗斯的原野和学生。其绝美画作《二月》《墓地上空》《弗拉基米尔之路》《深渊》等等,深深镌刻在吴绪经记忆深处,长久激励着他,以至许多年过去,还难以忘怀当初面对这些经典时不禁哭泣和颤栗的情形。
《清风》 2009年 纸本 58cm×58cm
饱受冷落,心灵孤寂的吴绪经,永远忘不了给他以温暖和鼓励的老师,哪怕是一句抚慰,几声问候。三年级时,临时到班上代课的古月老师,带大家到重庆九龙坡画速写,古月看到吴绪经交上来的速写十分惊讶,“嗨,这孩子画得不错!”正在选速写角度的吴绪经无意间听到古月对另一位老师说的这句话,激动不已,顿时觉得一股暖流从脚底升到脑门。这无意间一句话,成为他生命的转折点,犹如给心灵枯萎的生命注入了强心剂,给了他自信,并很快升华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后来,班上组织外出创作,古月老师让同学通知吴绪经到自己家,见面就和蔼地问,画具准备好没有?生活费有无困难?吴绪经受惊若宠,霎时泪眼朦胧,只说了一句“准备好了”,就再也说不出话了。那天,他不知道是怎样离开古先生家的,只觉得背后有一双希望的目光。这目光,坚定了他追求艺术的信念,成为他奋发不止的动力!至今忆起,仍心存感恩。后来的吴绪经,常以宽容的心看待外部世界。当了老师后,始终以热爱、包容和悲悯的情怀对待学生,特别是对那些自卑感重的差生,格外关照。
《听琴图》
品茶之二(重彩) 工笔重彩 48cmx48cm
成功的艺术家,多是爱走窄门的特立独行者。但吴绪经所走的窄门,是主观选择,也有一种无奈。公平的是,只要能走过去,就能饱享“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的快意,他走了过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