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2024年05月04日
会员中心 > 艺术研讨
15-不忘初心·戴卫写生60年作品展暨《戴卫写生60年》画册首发式
文章来源:现代艺术《文艺期刊网》2019-06-30
分享到:

展览预告 | 不忘初心·戴卫写生60年作品展暨《戴卫写生60年》画册首发式

图片1.png

开幕时间

7月3日上午10:00

展览时间

7月3日—7月17日

展览地点

四川博物院书画临展一厅

(青羊区浣花南路251号)


《戴卫写生60年》自序

       我自幼喜欢绘画艺术,记得儿时父亲问我和几位哥間:"如果仗打到成都,你们带什么东西逃难?"我说,“带一刀纸,一支笔,可以画画就行。”

我从12岁起开始为报社作插图画题花,报社要我随叫随到,学校支持我成为报社       一名名符其实的“美术通讯员”,每年寒暑假我都可以住在报社画画,有时还为工作值夜班,报社的美术编辑侯甫陶、牟康华都成了我的老师和忘年之交,应该说他们就是我的绘画艺术的启蒙者。

图片2.png

儿时速写待客的鸡公车夫(14岁) 11.5cm×9cm 1957年

       经他们介绍,我认识了陈子庄先生,我陪他喝茶时,陈先生经常以茶桌为纸,用指头指甲沾茶水在茶桌上作速写。因为成都气候湿润,茶桌上的水痕一时不会干掉,却留下极为生动的画面。这使我在陈子庄先生那里学到不少速写的技法。

       1960年我跟随《四川文学》美术编辑牟康华去峨眉山写生。一方面跟他学习,另一方面因为我年轻有力跑上跑下画了一大批速写,半月下山时已把一月定量的口粮吃完了。

图片3.png

动物速写·大熊猫 18cm×13.5cm1962年

       其后三年我的速写突飞猛进,《峨眉山速写》《戏剧人物速写》《动物速写》 等可见一斑,当时规定自已每天不画完十幅速写,第二天也得补画。而这些都不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自己在与自己较劲。

“文革”期间,我在大凉山当知青,出工之余给当地农民以及他们的祖辈画了不少的速写、素描和油画肖像,画好就送他们,可惜自己几无保留。生活虽然艰辛,但只要偶尔能画上几笔,也就觉得很享受了。

图片4.png

藏区素描·多吉同志 54.5cm×39.5cm1978年

       20世纪70年代我调到西昌文化局,从事专业美术创作,为创作连环画《一根银针》和《大军西行》,有机会深入韩藏少数民族地区。当时不思旅途之艰辛画了大批量的写生,如《大凉山人物》《藏区写生》等,我的写生已具专业绘画水平。

       20世纪80年代末,我调到四川省诗书画院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的写生场最扩大至海外以及祖国的名山大川,印度、日本、美国,非洲及欧洲各地,看得多了,画得多了,自然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写生方面的代表作有《印度写生》《广岛一瞥》《欧洲之旅》《美国西部写生》《四川茶馆》《峨眉山》《海螺沟》《江西行》《黄山三清山写生》《水墨苏州》等。

图片5.png

峨眉山·万佛崖 43cm×32cm 2011年

       在这里我要提及我的恩师黄胄先生,他的教海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自幼崇拜他,临幕他的画,特别是他的速写和写生作品,20世纪80年代我在他身边学习时,他以欣赏的方式鼓励我的速写和写生并提出直接用毛笔画速写的主张。在速写方面还有外国的门采尔等这些都是我面向生活背后的支撑。

       中国的绘画讲的就是师古人,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天、地、人的关系,师古人即研究传统,包括世界优秀绘画传统;师造化印研究生活研究大自然,能否中得心源,这就得看你自身的学养,在这一领域文史、哲学、金石、书画缺一不可。苏东坡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学养的人生就是把自己练就成一名妙手,唯妙手才能得到天成文章,也就是说唯有丹青妙手才能心境清逸,关天地之造化来腕底之鬼神,画出自成一格,有精神层面的作品。

图片6.png

美国西部之旅·科罗拉多大峡谷深处

28.5cm×21cm 2015年

       今天,历史已经进入了新的时期,然而生活依然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我虽年逾古稀,但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渴求却与日俱增,在这里所刊载保留的作品是我半个多世纪以来,所作大量写生作品中,能找出来的凤毛麟角,望各位同仁、广大读者批评。

       最后,我要感谢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诗书画院提议为我之拙作出书并举办巡展。


作品欣赏

图片7.png

藏区素描·藏区小孩与小牛 51cm×42cm 1978年

图片8.png

动物速写·六只小雀 18cm×13.5cm 1962年

图片9.png

人类的小朋友——可爱的企鹅 34.5cm×137cm 2018年

图片10.png

日本写生·樱花与松树 24cm×27cm 2007年

图片11.png

神山海螺沟·于初建平台写海螺沟冰川 19.5cm×26cm 2017年

图片12.png

丝绸之路片断·沙舟驼铃 19.5cm×26cm 2016年

图片13.png

西昌写生·手拿我画作的彝族姑娘 43cm×32cm 2014年

图片14.png

彝族地区素描·包头巾妇女 42cm×33.5cm 1979年

图片15.png

印度印象·饮茶的驼帮 49cm×45cm 2004年

图片16.png

重返黄山·三清山·云聚仙山 19.5cm×26cm 2017年


22.jpg

欧洲之旅·罗马柱下的广场 2006年28cm×360cm

艺术家简介

图片18.png

戴 卫

       四川省成都市人,斋号“风骨堂”,四川省诗书画院名誉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6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下乡经历了8年知青生涯。

       1982年应聘入中国画研究院人物画创作班,留院深造,得到李可染、蔡若虹、黄胄指授。

       其代表作有《李逵探母》《钟声》《回声》《智者》《重逢》《棋魂》《酒魂》《四川茶馆》《九老图》《十八罗汉》《风雨雷电》《风骨堂人物》等。

       其作品收录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籍装帧、插图、中国画共三卷)。  

       出版有《戴卫封面插图选集》《戴卫人物画集》《戴卫小品人物画集》《百年中国画家名家精品·戴卫专辑》《戴卫艺术·艺术人生集》《戴卫艺术·中国画集》《戴卫艺术·书法篆刻集》《戴卫写生六十年》等个人专辑。


来源:现代艺术《文艺期刊网》

编辑:江雨夏 审核:刘克萍、唐开奇

发布:四川美术馆信息资源部

6
开放时间:
星期二 - 星期日 9:00 ~ 20:00
19:00观众停止入场,19:30观众退场,20:00闭馆。
项目单位:
四川美术馆
合作单位: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展馆地址:成都市人民西路6号
电话:(028)86636199
邮箱:scmxyqxx@163.com
[后台管理入口]
[自助布展系统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17-2019
蜀ICP备:15012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