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正在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举行的“艺术生态”—2015成都画院艺术家学术年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观展。展览汇集了包含成都画院专职画家、画师和特聘画家在内的67位艺术家的近百幅精品力作。在油画展区,黄润生的作品很特别,引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在这位青年油画家的笔下,建筑、街道既有西方油画的写实,又有东方水墨的写意,画面中给人一种感性的思维。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润生为记者解读道,“我的画表面看来很感性,其实我是很理性的,画是理性分析与感性表达的结果。我绘画就像是在做一道数学题。”
在意象与写实之间徘徊
在“夹缝中生存”
见到黄润生时,他戴着金边眼镜,留着寸头,身旁放着一个双肩背包,有些腼腆,书生气十足。谈及自己的艺术经历,他说,小时候他其实不太爱画画,后来读中师,学校有个美术兴趣班,从此与绘画结缘。他一路从小学老师,到四川美院学生,到大学老师,到清华大学进修,再到成都画院专职画家……他在艺术之路上,不断奋勇前进。
黄润生的作品在意象与写实之间徘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夹缝中生存”。“说当代也像当代,说写实也不完全写实。画的时候没有想过,画画的时候有新的收获、新的认识,我就成功了。”
他微笑着说,他对艺术的理性执着,是为了寻找到一种艺术的规律,想办法让画面不要重复自己。每当他画不下去了,他就喜欢坐上公交车,从起点到终点。看城市的风景,找到自己作品的切入点。“我是一个形式主义者,对画面形式的关注多于对画面内容的关注。”黄润生说,他的画面注重呈现事实,而不做价值判断。“不管好的坏的,我都画到画面上了,但是我不会做评价。”
好的艺术作品
可以量化
艺术是一种感性的学科,但是黄润生却认为艺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量化的。他坦言,“比如一个画家画十张要选一张最好的,他一定会选出来。为什么要选这张?这是有道理的。”他希望做一个理性的分析,从物理学、数学、心理学来分析作品。他认为一幅好作品,就是不知道还可增哪儿,也不知道还可减哪儿;再也无从下手,才是最好的。
“作品应该是把作者的判断和状态映射在里面。这种判断可能是美学上的抑或道德上的。我的作品是一个矛盾体,我努力表现平静,但也在寻求矛盾冲突。” 黄润生的艺术理念很特别,他说,虽然别人说他的作品轻松、灵动、润泽,但是他创作的时候,并不只是愉悦的,一帆风顺的,经常是经过无数次反复折腾才呈现出最后的效果。创作时更多是忙着分析天地人在画面的位置分布,分析黑白灰点线面如何各得其所,分析一根线条一小块颜色如何恰到好处等等,就像是做数学题一样,到了最后的答案准确了(这个答案经常是一块颜色,它的明暗、形状、色性,它的很多性质就决定了,它只能是这样子才准确),才善罢甘休。
采风拒绝对景写生
喜爱“闭门造车”
谈及创作一幅油画的过程,黄润生透露道:“我画画很多都是从左上角开始慢慢往下推移。很多场景细节都是慢慢想,只要想到一个东西,大概能够画出来。我采风很少直接对景写生,但喜欢目视心记,然后在家闭门造车,很多时候采风是为了回到物质感上面来,关照我所见的东西和所知的东西,我并不是一个收尽奇峰打草稿的画家。”
绘画是现实世界的等价物,而不是现实世界的摹本,所以艺术内在的因素决定了画是否美。黄润生直言:“我描摹物象不会从表面上来完整地照抄,而是会根据画面需要进行处理,也就是要把‘我’画进去。”
据悉,“艺术生态”—2015成都画院艺术家学术年展是成都市美术馆今年改造建设以来,新馆的第一次开馆展,展期为期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