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2024年11月22日
会员中心 > 艺术研讨
中国文化素养——中国画之灵魂(周雅玲文)
文章来源:周雅玲
分享到:

中国文化素养——中国画之灵魂

周雅玲


本文提要

      任何一种艺术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国画作为一种民族形式,理所当然地应该是以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体系为旨归的。对一个优秀称职的中国画画家来说,中国文化素养不是一种表面文章,不管是科班出身还是江湖画手,如果在中国文化素养方面有所缺失,都是会失去中国画的灵魂的。没有了中国文化脊梁的支撑,真可谓有笔墨为零,没有笔墨也等于零。

       任何一种艺术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 相对于西方外来画种来说,中国画作为一种民族形式,理所当然地应该是以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体系为旨归的。尽管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对画家的绘画才能、笔墨技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其精神内核和美学标准却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通。是由五千年的深厚文化作为基础的。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来谈中国画无疑就是空谈。传统画论中称中国画为“文之余也”或“文之极也”。“余”也好,“极”也罢,都是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修养乃是中国画的根基所在。当代中国画创作本应以中国文化的修养作为其有力的支撑,真正成为中国文化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但当下中国画创作患了文化贫血症,纵观许多颇具规模的中国画画展,很多艺术家完全忘掉了艺术创作的自身规律而像运动员一样的进入竞技比赛的状态,大家在创作时完全失去了气定神闲的平静的创作心态,创作出的作品不是比较想象力、自由度、思想和学问度,而是一味地揣摩市场,揣摩评委。大家的创作是在较心机、较力气、较劳动量。这导致当前的中国画展颇似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面貌大同小异,重庆似广州、广州似武汉、武汉似上海。千人一面,累人眼球,严重的雷同无个性已不是几年的事了。展览中不乏一些所谓中国画坛当红人物的作品。

       艺术不是技术,它不可以量化来评判标准。艺术作品最后也不只是基本功(技术)的堆砌和玄耀,而是作者思想及心境的展现。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审美载体。但是,令人失望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参展作品不中不西,非洋非土,虽然名为国画,但是,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远离中国文化的内涵意韵,根本看不出是出自中国画家之手,也与中国画的底蕴相去甚远。一些当代艺术作品极端的个人化、恶俗和精神暴力倾向非常严重,有些作品大量的东西是摹仿照搬西方过时的糟粕,是伤害善良人性甚至可以说是反人类的。一些画家,过于现实、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品位不高,创作的作品没有内涵、没有意境、没有质朴的情趣,其无病呻吟和肤浅浮躁等垃圾文化现象得以泛滥,这反映了目前在国画创作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普遍缺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所谓中国文化贫血现象。

       令人遗憾的是,以往中国画赖以“生存”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现在在中国画创作领域受到很大的漠视。许多艺术院校的中国画专业名存实亡。似乎有了造型能力就什么都能画,中西画种的区别只在工具材料的转换。

由于缺少中国文化的底气,现在不少中国画画家的所谓创新,往往行之不远,热闹一时后复归沉寂。社会上还有部分中国画画家借中国画的程式笔墨为傍身之技。仅靠玩弄笔墨而大呼“已达文人画至高之境”者有之,他们一味穷追前人,其作品虽飘逸空灵,但过于轻佻;空洞乏味,缺乏个性、缺乏思想。一知半解者有之,投机取巧者有之,笔墨在他们手上已经成为形式的躯壳。另有一些画家胡涂乱抹、一味崇洋,搞所谓的“抽象”艺术。可以说,这些人有知识而无文化修养(笔者认为,知识和文化是两个概念)。他们的画,既无文人画的雅逸之气,又无民间画的质朴之趣,即便称为“抽象”艺术,也无非是“抽象”艺术的垃圾而已。总之,不管是科班出身还是江湖画手,如果在中国文化素养方面有所缺失,都是会失去中国画的灵魂的。没有了中国文化脊梁的支撑,真可谓有笔墨为零,没有笔墨也等于零。

       中国绘画是大文化的产物,是与哲学、文学、书法、历史以及画家人品、修养等因素紧密相关的。就人文精神而言,历史积淀形成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其根源在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无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强调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情于理, 心与物,超越与内在的和谐统一,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到‘道法自然’的绘画准则;从佛学的‘色空’思想到‘空灵’‘无我’的意境追求,无一不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画审美的关系之紧密。

       中国画经历了悠久的历史积淀与发展,人格意识成为中国画的审美原则, 格调是艺术家人品、性格、学识、修养和艺术功底等诸因素在作品中的综合体现。艺术格调的最高境界是可以概括为“自然”二字。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不是自然主义的自然,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然,而是“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自然,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是“浑然天成”的自然,是“至美素璞,物莫能饰也”的自然,是与人和谐共生的自然。中国画画家把中国画看成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小小缩影,提倡艺术家从生活审美体验上升到生命体验,感悟宇宙大道,以高尚的人品,精深的学养,超逐的才情,杰出的技巧去进行艺术创作。所以中国画是一个文化性极强的审美艺术形式。

       传统中国画形式语言的灵魂是线造型,是在“意”的指导下由“形似”的转化而完成的,这种“尚意”传统下的形态塑造正是中国画艺术的特色,中国绘画则重意随笔运, 尚内心世界的挖掘,重文化内涵与自身主体修养,自身修养和品德会直接体现在绘画作品中,这样也就决定了完美的人格追求是带来高品位,高格调笔墨质量的前提。这种笔墨品格与人品相一致的追求和强调,正是中国艺术传统的本质特点之一。所以,在绘画中应追求平和恬静,悠远绵长,随意成象,随形达意,顺其自然,甚至是超然物外的情趣。

       中国画的用墨与用色是依托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国画色彩历经从“随类附彩”到“墨分五色” 的演变。从有色发展到“无色”,形成了中国画色彩独有的设色面貌和色彩系统。 从以黑白为主的中国水墨画色彩系统的形成和变化看,这种新的色彩系统,新的色彩观是渊源有自的,它不中断传统,不反叛传统,而是执着于新的追求,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表现为对“固有色”的超越。 墨分五色”的色彩追求与道家追求与自然同趣的至大至美的艺术观是一脉相承的。追求人为的色彩就会破坏自然固有的“全美”。 这一色彩观与禅宗的人生哲学与文人审美兴趣也逐渐趋向一致。禅宗追求以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与文人画家自然淡泊,而水墨色调那单纯,朴素,清雅。浑然天成的美学性格成为最适合于文人画家审美兴趣的技法手段。

       书法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画线造型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促成了中国画用线造型的技艺拓展及水墨写意画形式的飞跃。这种飞跃的本质在于画家调动艺术个性和内心情感,使线与面的表现有机地融合,这种突变的产生,有助于运用笔墨表现形态质感的审美效果,否则作品中的面总是被线造型应用的概念所取代,使人看到的总是线。同时,也应指出中国画的面与西洋画中的面不同,中国画是非常主观地注重情感,这一点与其观察物体注重意象是一致的,所以其追求的面也是柔软与模糊的审美感觉。所以,于书法的变化中所产生出的不同的线性特点及审美追求,创造出中国画诸多的艺术流派。 对于中国画家而言,如何从大自然中寻找表现自然形态的灵感,以不同的视角选择与心灵感悟去追求别具新意的艺术形态,可见证于历史上成功的画家无不借形态的特征表现,而隐藏着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人性丰富情感的物化。

       自文人画兴起以来,画家极为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如苏轼不仅是书画家,而且是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从而演绎了宋人“尚义”之说。他们在绘画方面追求的不仅仅是对物象的简单描摹,而是一种寄物言志、含道映物、澄怀味象的文化意境;在书法方面,追求的也不仅仅是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继承与表达,而是对精神美、符号美、韵律美、流动美的传达。

       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特别是倪瓒最具影响力,他在许多画论中都极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与思想。尤其是他提出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使中国画在观念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明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当首推董其昌。他以儒家学说为本,以“程朱理学”及“禅宗”一脉为源,把“禅宗”那不羁物欲而求大自在的精神文化内涵贯注于自己的书画作品及诗文之中,从某种角度解读了绘画的表现语言以及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这从他独出机杼的文论、诗论、书论和画论中可窥一斑。尤其是他以“禅宗”的“南顿”、“北渐”比拟“积学”与“会心”的艺术观———南、北宗论,更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他以自然之理诠释宇宙万物,以文人的笔情墨韵体现超然物外的清静之境。他把文人画中笔墨超逸、意趣神妙的一脉定为“南宗”;把文人画中状物凝形、法度森严的一脉定为“北宗”。这一理论,是他在多种文化修养的基础上产生的联通学问,是自然与心境交融后的自我思想的大自在、大自由的抒发。

        清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是八大山人。作为明朝宗室后裔,他初涉世事便遭家倾国覆之灾,为了自保,削发为僧。满腹的文化修养,促使他用手中的画笔宣泄心中的愤恨。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冷峻、凄凉的感觉。如其笔下的小鸟白眼向上,单腿独立,似乎喻示着画家与清朝统治者势不两立。在笔墨处理上,他更注重以意为象,用笔简练,意境幽深。八大山人对书法、绘画有着独特的理性认识和深层的通悟理解。它将佛道、哲学及个性审美有机地融于画中。可以这样说,八大山人是以画代言,通过绘画抒发自己的悲愤、哀怨之情。至近代,则有傅抱石、张大千、刘海粟、齐白石等画家。

       总之,中国画大师也多是文化巨人,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胃,逸士高人。”南宋的邓椿说:“画者,文之极也。” 纵观中国历代的绘画大师,哪一个是仅靠笔墨技巧而获得成就的?哪一个不是饱学之士。中国画是创作者自我精神世界的展现,是其丰富的学识修养和独特的思想观念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对一个优秀称职的中国画画家来说,中国文化素养不是一种表面文章,而应完全融化到其日常的创作中去。中国画不仅仅是一门技艺,而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有机的一环。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研究,更应该建立在完整的中国文化架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全面理清中国文化传统精神, 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有极为深刻而系统的认识,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去创作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国画。

2011年12月11日于闻莺草堂

3
开放时间:
星期二 - 星期日 9:00 ~ 20:00
19:00观众停止入场,19:30观众退场,20:00闭馆。
项目单位:
四川美术馆
合作单位: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展馆地址:成都市人民西路6号
电话:(028)86636199
邮箱:scmxyqxx@163.com
[后台管理入口]
[自助布展系统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17-2019
蜀ICP备:15012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