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2025年04月05日
会员中心 > 人物访谈
6-海军画家彭长征: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文章来源:中国网-海军艺术家访谈 2019-04-21
分享到:

11.jpg

海军画家彭长征: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点击展开阅读原文 观看视频)


      中国创意人物水墨画家,著名漫画家彭长征在文化界有段“三字经”自传广为流传:“个子矮,脑袋大,当过兵,勤打杂。写幽默,画漫画,当记者,做策划。驻香港、过春夏,漂泊久,行天下,音未改,四川话。搞文化,别害怕。心无愧,对不对?没心肺,活不累!”

  第二次面访,是在他成都的雄起工作室。

  长枪为笔架,钢盔为砚台,舰模作镇纸......纵然从中国海军部队退伍下来多年,彭长征的生活中仍充满了热血岁月的留痕。这也是他与别的艺术家格外不一样的地方。

1.jpg


  虽身已不在军营,卸下戎装的彭长征却在后来的岁月中通过画笔,去建立个人天赋与部队经历之间的永久联系。他在东方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探索古典绘画题材的当代性,并在其中创造性融入了个人的军旅经验与感受。

  中国海军成立70年之际,他再次回顾个人近20年的军旅生涯。青年时期从四川出发,东到旅顺口,西到西沙,彭长征的足迹遍及南海舰队、东海舰队、首批驻港部队;从事部队宣传文化工作的他,做过记者、指导员、教导员,后来进入海军舰艇学院。《解放军报》《海军报》成为彭长征展现才能的阵地,他由此创造了一个马拉松式的纪录——自1995年在《解放军报》开设“生活画语”专栏以来,不经意间成为了中国报纸专栏漫画史上连续创作时间最长的作者。

2.jpg


  受益于海军部队的历练,他也无意间积累起了丰沛的素材与灵感。如今,当他全身心转入艺术创作领域,四川元素和军旅题材便成了他持续的艺术追求和美学方向。

  也因为阅历的差异,后来他的绘画创作中出现了带枪的钟馗与熊猫、提着尖刀的关公等等,这些中国传统人物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概念。正是这样的表达,让他的作品引起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关注——评论员文章将其作品置于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中解读。

  回到起点来看,他是在学生时代与绘画产生关联的,领路人正是他的父亲。彭父也曾是一名在部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的人。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背景下,彭父绘制的大量漫画在单位展出。“老百姓乐于通过漫画,看到对丑劣的鞭笞。漫画展出时,街坊邻里纷至沓来,拍手称绝!”彭长征说,通过那次启蒙课,绘画艺术在彭长征的心里生了根。

  12岁时,彭长征就读于一所镇中学,担任学生会主席。他以当时热播电视剧《济公传》为蓝本,在学校创办了以漫画为主的《济公小报》,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一时期,彭长征还积极开始向外投稿,相关漫画作品先后在《中学生文史天地》《四川日报》等报刊发表。后来,他的一幅名为《父与子》的漫画,在全国中学生美术书法大赛中获了大奖。

3.jpg


  少年得志,坚定了彭长征继续漫画创作的信念。从艺路上,谢添、侯宝林、丁聪、方成等大家的教导及鼓励,让彭长征对漫画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侯宝林当时亲切地对我说,画好漫画就得多听相声,因为相声是有声的漫画,漫画是无声的相声!”“方成告诫我,漫画要注重‘奇巧’二字!”“谢添教导说,宁要复杂的简单,不要简单的复杂。”……

  后来的1987年,是他人生和艺术的关键转折点,是年彭长征通过特招进入南海舰队。无论是在南海、东海,还是在驻香港部队期间,他从未停止过漫画创作。

  从南沙战士的以苦为乐到身边将军的生活趣事,从讽刺台独分子的倒行逆施到痛陈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作为第一位用漫画来反映南沙和驻香港部队官兵生活的艺术家,他创作出了《历史是抹不掉的》《南沙之最》《驻港部队感怀》等一大批深爱官兵喜爱的漫画作品,同时出版了《演艺麦克风》《漫画指导员》等多本漫画专著。

4.jpg


  2012年,转业在浙江宁波市政府工作的彭长征,回到成都定居。他在绘画领域上的“雄起”,成为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漫画主人公身上都存有一种正义、威武之气,这种气势与部队不谋而合。”近来年,彭长征经常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到曾经战斗过的部队。“在你的画中,我们感受到了军人的力量。”面对战友们这样的评价,彭长征说,这既是一种鼓励,也彰显了自己创作的价值。

  稍早一点的2018年新春前夕,彭长征携个人作品,受邀前往南部战区海军某部慰问海军官兵。其《带枪钟馗之导弹多》被该部收藏,《带枪钟馗之一腔正气一支枪》被南海舰队军史馆收藏。

  浓厚的中国海军情结,对于这名画家而言,意味着持续的艺术生产力。

(何仕杨)

5.jpg


  对话彭长征

  中国网:您是1987年加入中国海军,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

  彭长征:因为我父母就是部队的,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就对部队有一种向往。但当时部队要求很高,而我的身高未达到要求,部队了解到我的家庭情况,并关注到我身上的文化特长后(当时已有作品公开发表,在学校又担任学生会的主席,演讲在县、市获得过一等奖),被特招进入南海舰队,从此开始我的军旅生涯。

  中国网:海军生涯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能否分享一些至今令您印象深刻的事?

  彭长征:我海军生涯近20年,这个经历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自己的内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大海的气势培养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大海一样的意志。如果说印象最深的事,主要有两件:一是1995年,我在南海舰队政治部工作的时候,受命组建了南海南沙第一个文艺宣传队,随中央新闻采访团一起去慰问南沙、西沙的官兵,20多天的时间内基本跑遍南中国海,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感受到了海军官兵特别是守岛守礁官兵奉献的精神,在这次任务之中,我的婚礼也在南沙举行,我也成为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队在南沙举行婚礼的人。二是1997年,我和战友一起乘着战舰,从深圳出发浩浩荡荡进入香港维多利亚海港,参与亲历了香港回归这个历史进程。军旅生涯让我见证了我们国家一些重要的时刻,亲历了一些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这都是军旅带给我的,让我觉得非常的难得与自豪。

  中国网:您的中国创意人物水墨画《带枪钟馗》《雄起关公》已广为人知,如何理解为钟馗配枪?创作理念是什么?

  彭长征:中国创意人物水墨画的创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向传统致敬,与时代同行”。拿钟馗文化来说,千百年来,人们用钟馗的形象演绎成美术、戏剧、小说等。钟馗“驱魔”的形象绵延至今,占据了民间审美形象的制高点。古往今来,吴道子、黄荃、徐悲鸿、齐白石等丹青大师莫不如此一路画来,给后人留下了形形色色的不朽钟馗。

  大师巨匠们钟馗画的民族性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化。在《带枪钟馗》的创作上,我是站巨人的肩膀上,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收了营养的。“带枪”实际上就是在为钟馗这一形象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这些作品即保留了传统人物形象的韵味和内含,又加进时代元素,给他们以全新演绎和表达。 努力实践“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

  中国网: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您创造的多个独特艺术形象中,四川元素与军人气质充分融合,当初您是如何考虑的?

  彭长征:举个例子,让带枪钟馗和关二爷与熊猫搭档“出镜”是想表达:进士蝙蝠意福到,蜘蛛搭配送喜来,带枪钟馗与国宝,雄起中国上场了!熊猫在中国代表四川,在世界象征中国,熊、雄谐音喻意雄起,这是传统的雄起;也是文化的雄起!更是中国的雄起!

  彭长征简介

  四川遂宁人,中国创意人物水墨画家、著名漫画家、策划人。曾在海军南海舰队、东海舰队、驻香港部队服役20年,2次荣立三等功。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漫画艺术协会副会长、广东漫画学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等。其哲理漫画作品以线条简练、造型幽默、创意丰富、思想深刻而深受读者欢迎。出版《演艺麦克风》《漫画指导员》《涂画成都》《就事说理》《芙蓉忆》《漫画人生》等多部专著,多幅作品被王蒙文学艺术馆、中国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事馆、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馆、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驻澳门部队、海军南海舰队等国内外机构收和军队收藏。系列作品入选发行美国集邮集团《中国艺术名家彭长征作品珍藏邮册》中国邮政《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艺术名家彭长征作品珍藏邮册》。曾先后举办《一年一人一支枪》、《约枪2016》、《雄起2017》等全国巡展和个展,在成都、北京、宁波、香港、澳门等地掀起“雄起艺术”热潮。向传统致敬,与时代同行,开中国创意人物水墨画先河,《带枪钟馗》《雄起关公》等艺术符号成为文化品牌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欢迎点击进入

{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心}

了解更多会员资讯

2
开放时间:
星期二 - 星期日 9:00 ~ 20:00
19:00观众停止入场,19:30观众退场,20:00闭馆。
项目单位:
四川美术馆
合作单位: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展馆地址:成都市人民西路6号
电话:(028)86636199
邮箱:scmxyqxx@163.com
[后台管理入口]
[自助布展系统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17-2019
蜀ICP备:15012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