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2024年05月06日
会员中心 > 人物访谈
走出现代工笔新路
文章来源:2012年05月30日22:21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分享到:

走出现代工笔新路

2012年05月30日22:21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的种类,工笔画在学术和市场上一直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工笔画对于书画爱好者而言,更有着天然的接近性和吸引力。

      今日,《艺术成都》将带领读者与著名工笔画家、成都画院专职画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青稞面对面,请她与读者分享自己的艺术创作心路历程,让读者全面了解现代工笔画的发展新趋势。

  谈特色

  工笔人物画兼工带写

  李青稞出生于艺术之家,其父亲是著名版画家李焕民。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工笔人物画家,李青稞有着坚实的写实基础和娴熟的传统工笔画技巧。谈及自己的绘画风格,她笑着介绍说,经过四川美院4年的专业学习,她决定将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发扬光大,走出一条现代工笔画的新路子。

  她的作品大多以女性为主题。她对刻画女性人物的用线,突破了传统较为统一的墨线勾勒、平涂色彩的单一模式,运用轻盈的、清淡的、或断或连、或轻或重、若有若无的线条去处理。此外,在画面中加上了较为复杂的晕染笔墨手段,使其工笔人物画具有兼工带写的意味,在形式技巧上呈现出自己的特色。评论家曾评价,近年来,这位辛勤探索的女画家更自觉地发展了她自己的这种人物画特征,其线条更富变化。画面中不仅有墨线,更有色线,而且这种色线的比例还在增大。同时,这些线条在浓淡、轻重、刚柔、粗细等形式处理方面更具复杂的变幻形态,加上李青稞越来越重视画中的晕染与肌理的处理,这使其造型因素中的块面效果在增加,单一墨线平涂的因素在减少。这些都使李青稞的工笔人物画与传统工笔的形式有了更大的距离。她的工笔画与写意画更加靠近,色彩的运用更加复杂,画面也更具表现性。

  聊作品

  代表作《西风烈》受到肯定

  李青稞的最具代表性力作《西风烈》曾入选“全国首届人物画大展”,并获银奖(金奖空缺)。该画还获得四川省美展金奖,并于2001年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二十一世纪百年中国画大展”。这幅作品是如何创作的?李青稞回忆道,《西风烈》创作于1997年,它的构思灵感来自于一次到大巴山革命老区“重走长征路”的采风途中。“我在大巴山革命纪念馆看到陈列的锈迹斑斑的马灯,心想:如果它现在还在红军手里,一定会被擦的铮亮铮亮,锈迹告诉我时间的隔离。”当时,她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一幅画面,两个女红军战士在风雪中点亮马灯的画面。回来之后经过反反复复取舍、琢磨,终于将头脑中的画面落实在小稿子上。完成作品的难度在于女红军形象必须是有血有肉有灵魂,否则画面就会被架空,这是她最怕的结果。一天,画室里窜进来一个灰头灰脑的小姑娘,她是隔壁画室的中学生。姑娘浓眉大眼,嘴唇略显宽大,五官端正,正是她苦苦寻找的形象。李青稞画头像、摆动态,忙了大阵子,画面总算有了进展。形象确立之后是艺术处理。在创作时,她将“气韵生动”放在首位,首先要让画面的线条动起来;二是用上了“骨法用笔”,小红军是在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形象,其风骨风貌是展现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勾线要有骨力,形象要有刚劲,骨骼要突显气质。由于艺术的处理得当、形式与内容紧密相扣,因此《西风烈》受到方方面面的肯定。

  说题材

  战争女性题材成新亮点

  作为一个女性画家,李青稞的绘画题材主要表现女性。她在生活中细腻地体验中,感受微妙的情感,并将其创作成为艺术作品。母爱的甜美、幼儿的乐趣、青年姑娘的憧憬等都成为她笔下的题材。值得一提的是,李青稞对战争题材中女性题材的重新发掘也令其作品抢人眼球。其作品中年轻女战士既坚毅顽强,又不乏女人的细腻、羞涩。李青稞超越习常表现战争题材的套路,从人性的角度给予提示。画面中,柔丽的线条,细腻的晕染,淡雅的色彩,单纯的结构,无不体现出女画家对形式表现的个性处理,这正是从艺术形式角度对生活的高度概括,表达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2
开放时间:
星期二 - 星期日 9:00 ~ 20:00
19:00观众停止入场,19:30观众退场,20:00闭馆。
项目单位:
四川美术馆
合作单位: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展馆地址:成都市人民西路6号
电话:(028)86636199
邮箱:scmxyqxx@163.com
[后台管理入口]
[自助布展系统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17-2019
蜀ICP备:15012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