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2024年05月12日
会员中心 > 艺术研讨
八方評說鄧代昆
分享到:

  鄧代昆,成都博物院書畫藝術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對外交流文化禮品創作特別指定書畫家。主要社會兼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書法研究院藝委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協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草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四川省書學學會副會長、四川省美協會員、四川省作協會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團顧問。曾入展中國書協主辦展22次(獲獎4次),入展西冷印社主辦展2次(獲獎2次)。

  

八方評說鄧代昆:

 

○在中國繪畫史上,不少能詩善畫兼長書法的名家,被稱畫壇三絕。近代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等大家亦具這些特點而使人折服。當能同時兼長詩、書、畫、篆刻的人更是寥若辰星,而鄧代昆 君則繼承我國優良藝術傳統,在這方面苦心鑽研,取得可喜成績,實屬難能可貴。讀他的作品雖然不多,以餘之管見,他的篆刻推第一,書畫次之,因其詩少見,未敢置評。由於鄧 君對古文字頗有研究,直接發揮其篆刻才能,他從秦漢入手而兼研究近代名家之作,所刻之印高雅大方,格凋清新,講究刀法,佈局嚴謹而不板滯,奔放而不鬆散,並能根據內容不同而求變化,使作品達到和諧統一而富於藝術魅力。論其畫則取法于近代大師黃賓虹,而畫風更多受當代陳子莊之影響。其書法較畫有更深的研究,尤其草書,得力於懷素,張旭、孫過庭等人之啟迪,起點較高,不入俗套,此乃與其學養有關。綜觀其藝術才華,則其成就之可觀,是可以預期的。鄧 君正處盛年,以他一貫好學之精神和謙遜之態度,隨着時間的推移,必能攀登藝術高峰。謹此共勉。

—— 摘自黃篤維《我所認識的鄧代昆藝術》

 

○當今篆刻推能手,蜀國文才有鄧君。          

——陳孟熙(陳毅元帥大哥)題鄧代昆《自讀樓印存》

 

○從來篆刻重西泠,完伯風神亦足稱。此日代昆能繼武,開函滿且彩紛呈。

          ——吳丈蜀題鄧代昆《自讀樓印存》

 

○代昆仁弟,授餘以《廣藝舟雙楫注譯》書稿。緣其文字,多為箋釋康有為此書者,文字明白易曉,此為其一。有可稱道者,為所作注釋能不奪康氏原書之主旨,更於譯文中能將其不可通達其意之文字,以現代漢語譯出,暢暢其說,變康氏原著之不易為人所解者,解之以輸於人,可謂功德無量,此語並非過譽。……而如今代昆仁弟所注譯之《廣藝舟雙楫》,則大可無障無礙,直抵彼岸。           

——摘自殷蓀《廣藝舟雙楫注譯》書序

 

○鄧代昆書法融合碑帖,博採眾長.其小草書嚴謹而自由、章法奇倔多變.風格偏於飄逸一路。           

——摘自  李鐸《共寫華章  且行且礪》

 

   ○書法篆刻均臻嘉妙。小章草筆法地道,如過澗流水潺潺淌泄,可謂遠勝於古人:篆刻精絕淳雅,有的也自有新意,這就是“創新”,實際上應為創好,因為新不等於好,還是提“創好”好。這是時下所謂創新派的痞子書法望塵莫及的。       

———摘自鄒德忠《致鄧代昆》

 

    ○鄧代昆先生的草書洋溢著浪漫主義的色彩,線條婉轉多姿,用筆含蓄老辣,章法隨心所欲,別具一格,大小相向,欹正兼得,一氣呵成,生意盎然,顯示出對草書語言獨特的感悟力和表現力。其獨創的小草體制,尤為人稱道。盈尺之中,縱橫捭闔,一派天機,點畫精到,諸法悉備,極盡變化之能,以此參展,屢獲大獎。其書風飄然如仙,故人稱“仙草”。 

——摘自黃純堯《道相近而跡相遠-----“蜀中三草”書法評說》

 

○代昆對篆隸真行草各體書法,都有過認真的研習,成都武侯祠刻有他六千多字的楷字《先、後主傳》,非楷非隸,頗富功力和異趣,很能說明問題。但他的長項仍是草書。他的22次中國書協主辦展的入展和獲獎作品,以及數十次包括西冷印社、國家畫院在內的全國各省級書協主辦展的入展和獲奬作品,所用的大部分都是草書。他的小草書,古雅精緻,很能看出他的傳統功力以及四川文人所有的一種閒雅而又逸興的情懷。他的大草書,開張放膽,頗見特徵,表現出代昆的豪放個性以及他對大草書藝術的理解。

——摘自曾來德《為鄧代昆書法篆刻藝術展序》

 

○鄧君代昆,少以立雪之誠,得天槎之渡。詩書膏肓,翰墨痼疾,一至今日。蓋用力非輕,故所獲非薄。建樹漸豐,名亦隨之。           

——摘自曾來德《蜀中十二雅士記》

 

○鄧代昆研習碑帖多年,草書猶為見長,疾徐枯潤疏密濃淡中見其不凡才氣。      

 ——摘自方輝《蜀韻天成》

○鄧代昆創造的“小草”,無論從美學特徵還是從符號系統看,較之古代“小草”更自由、更靈活,更富於表現力和多樣性,同時也就更具有藝術的震撼力。  

鄧代昆創造的”小草體制”有哪些美學特質?

   一是高度的自由性。鄧代昆小草書用筆自由靈活,章法隨心所欲,顯示了一個藝術家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大渴望。

   二是自覺的整合性。鄧代昆的“小草體制”,綜合融匯了古今多種草書大家的創作成果,揉合了陰柔與陽剛兩大美學特徵,故而顯得形態多樣,剛柔相濟,飄逸中見沉著,老辣中見簡拙,悅目賞心,耐得咀嚼。

   三是成熟的技巧性。鄧代昆的小草書將書法技巧中的各種對立範疇盡現其上,在章法式形上創造出一片新天地。他的作品完全打破了傳統章法程式,而以一種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無跡可循的姿態躍出於紙面,讓人心旌搖動,歎為觀止。 
   四是能動的轉換性。鄧代昆筆下的小草極盡變化之能事,這種變化是多方位多視角的,不僅表現在每件作品中的行筆過程中的變化、結字的變化、佈局章法中的變化,更重要的還表現為多種風格的互相轉換。

   至於說到鄧代昆“小草”的生命形式特徵,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句話——草法為體,楷法為用,化繁為簡,避熟就生,隨機佈勢,醞釀無跡,沉著飛揚,文質相生。“草法為體,楷法為用”言其筆法特徵;“化繁為簡,避熟就生”,言其結字特徵;“隨機佈勢,醞釀無跡”,言其章法特徵;“沉著飛揚,文質相生”,言其風格特徵。

   鄧代昆“小草”的總的形式特徵,可以這樣概括——“多變的筆法,簡約的點畫,內斂的字勢,遒勁的筆力,自由的章法,樸厚的書風”。此外,我們注意到,鄧代昆的小草幾乎毫無例外的均是長篇巨制.常常在很小的幅面裡書寫泱泱大文.動輒數以千字,此種功力當今書壇十分罕見。 

    鄧代昆獨具一格的“小草體制”,給我們展示了他生命的兩個基點——百煉千錘、融匯貫通的用世之心和飄然若仙、蹤跡難覓的出塵之意。所以就藝術形式來說,它是精傲的、深邃的、高強度的,而就藝術精神來說,它又是豪放的、自由的、高難度的。儒家“修”的理念和老莊“遊”的精神有機地融為一體。因此,這種生命形式看似古典主義的,而實則是浪漫主義的。 

    鄧代昆創造的“小草體制”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它是 傳統書法功底和現代審美意識的高度結合的產物,是作者憑藉學養、閱歷、識見、才思、情懷、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非常可貴的生命形式,它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既是形而下的“技”,又是形而上的“道”;既是理性的結晶,又是感性的產物。鄧代昆曾經用“帶上傳統的鐐銬跳現代的迪士科”這樣生動的語言表述他的創造。鄧代昆用自己的創造實踐回答了長期困擾藝術家的難題——如何在繼承中創造,既尊重傳統又張揚個性,既充分保留中國書法的傳統文化精神及其視覺特徵,又最大限度地發揮藝術家主觀創造個性,使傳統書法的特有生命形式轉化為當代藝術中的“這一個”。就這個意義上說,鄧代昆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考個案。   

——摘自田旭中《生命百的形式  形式的生命》

 

○無疑,鄧代昆是這些面壁者們中的佼佼者,因為他們擁有常人所難以擁有的寂寞和難以想像的毅力。確切地說,鄧代昆並非天才,也非什麼祖傳。但他具有天才的靈性和造就天才一樣的悟性,可以說.一個“悟”字和一“勤”字,鑄就了他今天不俗的業績,鋪就了他今天的輝煌之路。               

 ——摘自章夫《鄧代昆:一個寫入聯合國金獎的名字》

 

○鄧氏的小草用筆自由靈活,章法隨心所欲彰顯了一位藝術家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大渴望。可貴的是,這種自由並沒有破壞草書的基本法則,所以它是嚴謹中的自由,是有法中的無法,進而達到了有限中的無限這一生命追問形式。二是自覺的整合性。“小草體制”一如作者詩風,獨而不孤。它綜合融匯了古今多種草書大家的創作成果,既有“二王”的灑脫,又有張旭、懷素之狂放;既含傅山、王鐸的詭奇,又藏趙子謙、王蘧常的古樸,是自然之大美陰柔與陽剛的大整合。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一切都不拘於前人的“典型形象”中,卻全部統一在鄧式獨有的浪漫主義風格裡。三是能動的轉換性。觀鄧氏筆下的小草,可謂極盡變化之能事,這種變化又是多方位、多視角的。鄧氏的小草以變見長,不僅表現在每件作品中的行筆過程中的變化、結字的變化、佈局章法中的變化,更重要的還是多種風格的多重轉換。同樣是小草書,有的剛勁有力,有的樸拙奇逸,有的奔放激越。仔細研究“小草體制”,不難發現它至少有四個系統:一是章草系統,這類字帶有濃厚的章草筆意,用筆方硬,書風古拙樸茂。二是今草系統,這類字多以中鋒行筆圓轉流暢,氣息飄逸。三是行草系統,這類字用筆中鋒側鋒互為表裡,方圓兼得,行中兼草,備極自然。四是大草系統,這類字中鋒運筆,以氣貫之,氣勢恢宏,這使得他的作品完全打破了傳統“意趣”的章法程式,而以一種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無跡可遁的姿態躍然紙上,讓人心旌搖撼,歎為觀止。

 ——摘自孫 可:《從書法“小草體制”看意境的特定範式》

 

○作為一個有多方面建樹的藝術家,鄧代昆取得的成就當然不止於草書。一部49多萬字的《廣藝舟雙楫注譯》凝聚了他多年的心血.而他為友人黃奇逸先生《歷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學結構》一書所作的校訂,則表現了他制學的謹嚴與學識的廣博。他又長於詩詞(古體今體新體皆擅),精於音律,工於屬對,時有佳制.篆刻也是鄧代昆的強項,所制印章佈局天然,線條流美,刀法精湛,多有奇趣,蜀中書畫家的用印,大多出自鄧君之手.他不常作畫,但乘興濡毫作山水花鳥,也能盡得真妙,具有很濃的文人意味。
    就筆者認識的藝術家中,鄧代昆的文才是少見的.他博學機敏,雄辯、詼諧、尤善文辭,倚馬可待。不論是寫恣肆汪洋的論文,還是獨抒性靈的散文,不論是用凝煉精緻的古典語,還是明白曉暢的現代語,都能得心應手,各臻其妙.這種學養和功力,恰恰是當今一班書畫家最欠缺的.這又正是鄧代昆藝術上的支撐點和得力點.
   廣廈之下必然是牢固而堅實的基礎.
                        ——摘自田旭中《創造不朽的生命形式》

 

○鄧代昆先生,當今蜀中藝壇之佼佼者,詩詞歌賦無所不能,真草隸篆諸體俱精,其草書奇詭多變,隨心所欲,當屬上乘境界。小草體制更是當今獨創,尤為時人所重,與田旭中、劉雅樓二君被評論界以“蜀中三草”冠之,已成為時下四川文化界不可多得的推廣品牌,公眾為之深所嘉許。篆刻于身為成都博物院書畫院院長的鄧代昆 先生而言自稱是詩文書畫創作、文博著述研究之餘事。    

  ——喻志強《婆娑兩手生霞彩》 

 

○藝術的美,展現著藝術家人格力量的美。與鄧代昆交往是一種快意的享受,他那藝術家的坦誠和天真會讓人感到一種純粹本真的美,而觀看他的藝術,又會讓人引發出一種來自生命底層的激情共鳴,讓心靈得到空前的振奮和煥發。雖然,鄧代昆拒絕了我們給他的“藝術大師”這個稱謂,但不可否認,“鄧代昆”這個筆墨飛彩的名字,正宛如藝術天宇中—輪冉冉托起的朝陽,閃射出迷人光芒。     

 ——摘自曾策《飛墨書錦繡  點彩寫風流》

 

○鄧代昆先生是一位書法家,他的作品在我眼中是非凡的,稱之為“西蜀第一草”。當我想就鄧代昆其人、其書說點什麼的時候,閃現於腦際的卻是這樣兩個字:“無常”。人生苦短,命運無常,其實命運就是一幀狂草,一些人與一些事會在偶然之間相逢,卻又給人永久的回味,像一種命中註定的必然。我與 鄧代昆 先生從相逢到相知,便是這一幀命運狂草中的墨蹟。                      

——摘自孫建軍《詩人四說鄧代昆》


2
开放时间:
星期二 - 星期日 9:00 ~ 20:00
19:00观众停止入场,19:30观众退场,20:00闭馆。
项目单位:
四川美术馆
合作单位: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展馆地址:成都市人民西路6号
电话:(028)86636199
邮箱:scmxyqxx@163.com
[后台管理入口]
[自助布展系统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17-2019
蜀ICP备:15012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