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2024年05月18日
会员中心 > 艺术研讨
七旬老人作画50多年 曾不顾家人反对
文章来源:南充晚报 2017-02-05 14:36 记者:张驰
分享到:

142007316.jpg

老画家

      74岁的南充(微博)画家张重渝, 笑声如年轻人般爽朗。投身画坛潜心绘画50多年,张老可以说是画作等身,可他依然淡泊名利,低调享受创作的快乐。 如今, 这位老人每天在画室里与年轻的学生们一起画画, 快乐得像个孩子。

      出身寒门 不顾父母反对学画

      张重渝祖籍重庆, 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家里靠父亲做小贩为生。小时候,张重渝的家与一所高校相邻,他经常看到老师带着学生在附近写生画画,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世纪50年代末,当时学画画不要钱,但很多人认为,搞艺术是没有多少出息的行当。父母也觉得,我应该学点挣钱养活自己的技能, 于是反对我学画。”张重渝说,但由于兴趣使然,他最终坚持进了当时的重庆美院附中, 学习工艺陶瓷美术。

      在学校,张重渝经过了系统的学习,接触到中西不同画派, 但其间由于遇到时代动荡, 他在当时的重庆美院一直待了10年,从附中到大学,一直到毕业。

      毕业后,年轻的张重渝来到四川大竹县军垦农场, 与一批学生接受劳动改造。他说,当时不许画画,他便悄悄画,甚至有时找人帮忙放哨。“农场里没有水彩、铅笔和纸, 我就趁赶场的时候带回去然后画,当时特别喜欢画农村的风景和农民。”

      “一边干活一边画画,累却快乐着。”张重渝说,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年的同学竟悄悄将他的作品保存起来,时隔半个世纪后, 制作成一本书寄到了南充,这让他十分感动。

      张重渝告诉记者, 上世纪70年代初,他被分到了当时属南充管辖的广安(微博)一个陶瓷厂工作。但当时的陶瓷制作工艺十分粗糙,没啥工艺,在无法发挥美术专长的情况下,他一边工作一边坚持画画,画厂里的工人和陶瓷厂的场景。3年后,他被调到当时的南充手工业管理局,并在其下属的南充工艺美术厂干起了工艺美术设计的工作。

      画坛扬名 为南充城市添彩

      从进入南充工艺美术厂开始,张重渝的专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当时流行帘画, 南充不少帘画便出自于他的设计,其中包括被选入全国工艺美术展的《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西厢记》等,深受大家喜爱。同时,张重渝制作了不少精美绝伦的仕女画,如《牛郎织女》等。当时,这些画作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张重渝还擅长软缎手绘、剪纸等美术工艺设计。在作品设计上,他采用了国画的精华,使南充的工艺品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1984年, 张重渝因工作出色,兼任南充工艺美术厂厂长,他便带头承担起工艺美术设计的重担,一边培养人才,一边坚持在一线工作。

      张重渝退休后, 还与南充画家刘永焕、罗运淳一道, 担负起西山万卷楼的美术设计,这一干就长达10年。市民熟悉的北湖宾馆内的屏风和北湖公园的女娲柱, 均由这3位画家共同设计,这些也成为南充的一道道靓丽风景。

      淡泊名利享受创作快乐

      人到晚年,画画设计仍然是张重渝最喜爱的事。为此,老伴毫无怨言地包揽下所有家务,而他却一边坚持默默地为城市进行美术设计, 一边教书育人。更让人感动的是,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张重渝始终淡泊名利,不张扬也不太喜欢参加活动, 只是埋头作画,精心创作。

      如今,张重渝年事已高,但每天仍然坚持从五里店的住地步行30多分钟到位于顺庆区吉庆巷的市文化馆画室作画,并教授学生。他的学生中,有10多岁的孩童,也有成年人,大家对张重渝十分敬重,相处也十分融洽。张重渝说,跟这些年轻人在一起,他仿佛回到年轻的时候,重燃了创作激情。

      “看着学生们成才,有的甚至在省上获奖,我就十分开心,尽管主要靠他们自身努力,但也是我绘画事业的延续。”张重渝说。 南充晚报记者 张驰 文/图

2
开放时间:
星期二 - 星期日 9:00 ~ 20:00
19:00观众停止入场,19:30观众退场,20:00闭馆。
项目单位:
四川美术馆
合作单位: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展馆地址:成都市人民西路6号
电话:(028)86636199
邮箱:scmxyqxx@163.com
[后台管理入口]
[自助布展系统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17-2019
蜀ICP备:15012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