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2024年05月14日
会员中心 > 人物访谈
【名家讲堂】吴映强谈“画西藏题材的创作过程”课堂记录
文章来源:搜狐 2017-04-04 01:40
分享到:

3fc980825a424e1ea95fbe1c97ab0fbb_th.jpeg

      吴映强:四川广元人,1952年3月出生。1977年毕业于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当代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绵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1989年国画《原上草》获得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1990年国画《银装素裹》获国际首届加拿大“枫叶杯”大赛特别奖,1999年《大江之源》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全国“群星奖”美术大赛银奖,国画《十面埋伏》2000年获中国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群众美术大赛金奖,1997年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7)文艺部题为《吴映强的西藏情结》的专访。

      作品《小俙客》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离太阳最近的人》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卧薪尝胆》参加首届中国画人物大展。

      今天晚上我应李长军先生的邀请来到【书画论坛】用语音跟大家交流和分享。让更多的朋友,更多的画家懂我的艺术,走进我的艺术。今天晚上我主要是谈一些我画西藏题材的感受和感悟。

      我是四川省绵阳市美协主席,我们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我们这有甘孜、彝族,阿坝,凉山州。我常去西藏,在三十年前,我就去到西藏,去了以后,我发现这个民族非常好客。特别对我们这些艺术家,对我们到他们那儿去生活,去画他们,去表现他们,他们是非常高兴的,他们像亲人一样的接待我们。每次我们去西藏都留下让人非常激动、深刻的印象。西藏那个地方,那儿的人非常朴实,也很坚强,虽然语言不一样,但情感是真实的。

      在讲画西藏题材这一块,我主要着重谈一些体会。这一生伴随我最多的是画西藏题材的一些主题绘画,伴随我已经走过了三十年。这三十年中,我的第一幅作品,就是画的我们四川的藏区,白马藏区,白马藏区也是西藏当中的一个分支民族,当年我就画了《小俙客》,画了在白马藏区喂熊猫。

      那个时候我们画的是连画创作,在全国第七届美展上,我有一幅作品《原上草》。我到西藏去,画这幅画的时候,我就发现很多让我非常兴奋的一些形象,有很多情结让我去画它们。想通过绘画去动一动我的情感,通过绘画去表达我对他们的一种好奇和爱护。当时《原上草》这幅画,为了画他们,我多次到西藏去,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光设计稿,草图,色稿有五十多幅。因为当年全国第七届美展的时候。我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我大量用了民间连环画的一些特色和表现手段,它是没有背景的。如果说要画背景的话,我怕背景对我的主题有影响,索性我就不要背景。

      在创作的原初,在生活的时候,不是我一眼能看到原上草这个情景,一个汉族和一个藏族人牵手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到边远地区去支教的画面。实际上这个情景是我在几个地方看到的,是在几个地方上车下车的时候看到的情景。但不是大学生。我原本也是要画大学生,把一个大学生,一个藏族人,放到一起。在创作中,我反复思考,用什么方式去画它,用什么语言去表达它,因为当时我就想全国美展当中的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我翻阅了一下他们的表达形式,我就想如果来画我自己的画,首先我要用我自己的情感和审美去找到一种方式表现我的作品。当时我画这幅画没有用更多的颜色,用得最多的是花青,用一种单色去表达这个情景。在这个情景当中,因为当时大学毕业以后,我用了一些素描的黑白表达,我用花青的烘染方式,它是一张工笔画,用烘染去寻找我要表达的符号。那么画面上这个大学 生,当时穿的服装,在三十年前是非常休闲时尚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非常酷。

      然后这两个人,都是用女性来表现,为什么我要画一个女孩和一个藏族姑娘在一块。因为藏族人的服装和装饰包括他们的打扮形象,在我们那个藏区到处都能看见,他们的服饰是很精彩的,很有画画的画位,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作品。我画了两个背影,通过两个朝前走的背影,当时我在画这个画的时候,越画越痛苦,画不出来。画到中途的时候我就画不下去了,我就索性把它交上去,想着能参展就行,没有选上也没有关系。反正都是我通过一种方式去追求一种表达,一种方式去寻找新的表达语言,一种尝试嘛。

      当时很多人给我这幅画起标题,有的说什么远的呼唤,什么远方啦,最后我就选 了一首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我就感觉这个标题很好,用我们中国传统古诗当中的一句话原上草,这个表达了大学生藏汉民族的关系,生命像草原上的草一样坚强,一年一年的在成长,所以用了这个标题。最后这幅画送到省初选的时候,我也没有太在乎这个到底选不选得上,结果没有几天,他们告诉我,你的画选取了。我都不相信这幅画选上了,还说你这幅画在全国第七届美展上获得铜奖。我非常惊讶,后来我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当年在全国美展中,我这幅是很特别的,虽然它不是一个大题材、大场面。它就是一个情景,一个抒情的场景,就像一首诗一样的。最关键的是,我那幅画表达的符号和语言,跟其它的画不一样,我就说,我这幅画没有画完,如果我把这幅画画完的话,这幅画的内容肯定会更加丰富。

      但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老画家告诉我,你这幅画是因为你没有画完,要真画完不一定能选上,也就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很多画家在画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当自己用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东西去表达它的时候,我们是用心,用情感走进这幅画,你的情感能付出多少,只要你付出了,你的这幅画肯定就是有生命力的。你感觉这幅很好,你再去画,画得更充分,这样子就不好。

      因此在这幅画当中,我得出了一些经验,我们画画就是画出自己,用自己的语言画出自己的风格和追求。通过这次美展之后,我就对西藏情有独钟,我就想我这一生这一辈子就画西藏,就画西藏题材。西藏题材有太多太多,今天很多画家在画少数民族,当然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很多东西很入画。

      当年我们到西藏去,不像我们现在有火车,我们都是自己开车去西藏,到了格尔木,格尔木离西藏1100多公里,车在路上爆胎好几次。我们想既然出来了,我们一定要走到拉萨,然后还到临州,还到阿里,日喀则这些地方去。当时我们到西藏去,实际上是没有经验的。我们翻过昆仑山口以后,要过一段无人区,西西可里治安保护区,那个地方风景非常好,那些藏羚羊还有很多动物都在你的车跟前奔跑,我们拍了很多照片,我们很惊讶那些动物不怕我们,跟着我们跑了一段,然后我们就到了西藏,看见很多东西是画不完的,一些西藏情景,画不完的西藏故事 ,包括我在西藏看到的那些东西。所以我们到了拉萨翻那个唐古拉山的时候是没有经验的,我们就买了一个氧气袋,这个氧气袋是用不了多久的,当时我们几个人就一个氧气袋,到了唐古拉山,氧气就基本上快吸完了,当时唐古拉山那个冰站不对外接待。我们只好翻过了唐古拉山,到了那个安多,那个地方都是海拔五千多公尺以上的,是人类的禁区,我在那个地方度过了一个夜晚,也是我这人生当中的跟生命在拼搏、在搏斗的夜晚。

      如果没有付出,是不可能有收获的,那一次去拉萨以后,我就想我一定要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表现西藏的题材 ,然后我就看到西藏的天路上,他们有一些在修公路,当时修公路的人不是穿着养路工人的服装,他们很多都是藏区的老百姓,有男男女女,他们一块在那修公路,那是非常精彩的,在海拔五千多公尺的高原上,他们在修公路的时候都是说说唱唱跳跳,很高兴的。我们的车刚好到了那个的地方以后,我们对他们那种欢快,他们唱着藏歌、跳着藏舞,他们手拉手,跳着一些锅庄。我们情不自禁的把车停下,跟着他们一块跳,我们把车上的酒拿出来跟他们一块喝酒,他们一喝酒更高兴了。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当中不断地仔细的挖掘我们需要的创作上的素材。

      就是因为创作这张画,需要大量的收集西藏题材的人物形象,那个时候画速写都来不及,都是通过照相机。我照了大概500多张西藏人物头像,在这500多张头像中,我去寻找我的画面需要的更好的形象,更精美的形象,更能代表西藏特色的一些姑娘啊,一些小伙啊,一些彪悍啊这些东西。经过原来我在思考这幅画的时候,我一定要把场面画得大大的,规模大大的。结果在画的过程当中,工程量越来越大,我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想到我原来在画《原上草》的时候它是一首抒情的诗,我就把这个东西画到我们生活中真实的场面上,这样子来画幅《天路上的锅庄》,这幅画叫《天路上的锅庄》。当时我画这幅画的时候,我压力很大的,我一直想把它画好,画得更好,画出那种藏民族,跟我们今天的人去表现他们的特殊方式,在这方面,我思考了很久很久,画这幅画的时候,我画得很累,没有我画《原上草》那么轻松。这幅画在全国第九届美展中入选。当时我也是寻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我们在全国画展很难看到的一些符号,一种表达语言。但是这种语言在表达中不一定很成熟,如果在这些画上,我能够用我的画上,跟我们后面的人对他们在审美表现上,不光是参展,还是获奖,当然这幅画参加了但是没有获奖。在这次参展过程中,我又有新的体会,我们今天在画画的时候,不一定要把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画进来,这样不仅增加了我们画画的辛苦,还增加了画画的难度。

《天路上的锅庄》180×168cm 1999年.jpeg

▲《天路上的锅庄》180×168cm 1999年

      如果我们用一些概括性的东西,一些朦朦胧胧的东西。会更加精彩更加生动。后来,我就画了很多很多的关于西藏的画,我在画这幅画的时候,精力啊方式方法啊表达啊我用了很多很多方式,虽然这幅画画得很辛苦,最后这幅画参加全国群星奖,最后获得了银奖。至今我对这幅画的认可当中,我觉得我画出了经验。画出了效果。通过画这幅画,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该要加强的时候,该要充实的,我们要不择手段,画得更精彩,更充分。需要概括的时候,我们不要理它,只是一个配合。

      在整个画面的编排上,我是动了思考的,所以这张画获奖,我也觉得是应该的。不像第一次《原上草》参加全国美展的时候得了铜奖,我都不相信。我说没画完呢,画完肯定得金奖,人家说获什么金奖,画完肯定都选不上,这也悟出了一种经验。所以说在我的这一生当中表现藏族题材的画大概有十几幅。比如说《小稀客》、《原上草》、《离太阳最近的人》(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天路上的锅庄》是第九届美展,还有就是《阳光地带》,送了全国第十届美展,但是没有入选,通过这张画我又是一种思考。然后就是《与天路同行》,虽然送全国第十一届美展没选上。但是在全国少数民族画展上,入选并得了优秀奖。这幅画我是用另一种形式和表现方式,因为我不喜欢用同一种表达语言去画它,虽然说题材都一样,但是画得都一样,我觉得没有艺术价值。所以每一次我画一幅画的时候,都 跟我以前的画拉开距离,跟别人怎么拉开距离,都是这样反复的调整自己。

      还有一次就是十二届美展当中,《天地吉祥》我只画了一个人,这幅画我画得太大了点,比真人稍微大一点,因为一个人画面大了,没有内容,内容不好表达,当然这一幅画是失败的,不一定成功。我在早年还画了一幅《银装素裹》,参加国际杯,画的一个班禅大师,班禅大师去世以后,我就想画班禅大师,因为班禅大师每次进藏都是人山人海的,献哈达啊梳油啊,凡是班禅走过的地方,那哈达最后用军车来拉太多太多的。说明那些藏民对班禅大师那种敬爱,那种崇拜,我就抓住那个情景来画班禅。

      早年我还画了《草原狂想曲》,参加全国体育画展,体育画展引进第二年,《马到成功》参加第十一届体育画展,就是体育亚运会。

      《与天路同行》这张画我是把中国文化的国画符号和西方文化的东西相结合,我大量用了一些很厚厚重重的颜色,颜色我用得重了一点,我想这样子跟其它的参展作品拉开距离。这张画主要在表现什么呢,在人物的动态上我作了一些安排,比如跳舞啊与天路同行啊,这幅画跟前面的《天路上的锅庄》不一样,前面的是公路,这次画《与天路同行》是修铁路的,这过了很多年,后面的背景我用了一些修铁路的工具,修路的吊车,推土机。前面的修公路的时候在劳动的间隙用载歌载舞来表现欢乐。我觉得非常感人的,当时我到西藏看到这个情景,不是看到我们几个人在跳舞,是所有的人都在跳舞。这张画还来不及画得深一点,就送到全国美展上,当然结果没选上。作为我们画画的人,很多人对这个参加全国画展看得很重的。但是我对全国美展看得不太重,因为我本身就是全国美协会员,参加全国画展都是三十多次了,如果说参加中国美协的话,十次都用不完。我主要是在探索当中跟大家一块研究探讨一些表达的语言和手段。

与天路同行 117×174cm 2004年.jpeg

▲与天路同行 117×174cm 2004年

      当时这张画给我一个非常强烈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用我们多元结合在一块的文化元素,你比如说电影啊,舞台啊,包括西方的一些表达的手段和语言,结合我们中国的文化,我就想把它做得更好,做得更精彩,所以这张画至今我的创作当中,尽管前面都是入选全国美展并获了奖。但是最终这幅画我也不知道那些评委细看了没有,因为每次全国画展的作品都是上万件。可能有一些画评委也来不及细看每一张,可能都是走马观花。所以这张画也有一个弱点,一个缺点,就是说我们今天的画在参加画展的时候,你的画第一眼能不能打动人,能不能吸引人的视觉,这个是很好的。尽管你在过程中充实了。有许多好的东西,一些内容一些表达,它不一定我们评选的那些专家跟够站到你的角度去细看你的表达 ,首先你的画第一眼形式感强不强,有没有刺激,有没有关注,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一直到最早的,我也是画了一张画叫《鸿雁》,这都是在九十年代,91年的时候,在全国首届群星展,我就是画了一个藏族姑娘,这个人呢是在我创作过程当中,有许多我想画的一些少女啊,一些美丽的藏族姑娘,我也是拍了很多照片,画了很多速写,我那把些照片和速写做了一些综合性的处理,我就画出我心中的藏族姑娘,也许大家在看这幅画的时候,那些藏族姑娘形象的特征不是很够,但是我把这个姑娘画得很美,为什么这幅画在当时在全国首届中国群星画展上获得优秀奖。可能就是这个人物形象打动人,再加上我在幅画的表现形式上用了工笔画和写意画进行了一个结合的尝试,我把人物面部画得很细,把马和她身上的藏袍画得很概括,把风吹起来时她的头发画得一丝一丝的,一根一根的,进行了一次组合、调整,在这幅画的编排当中,我把这个女孩当成了一个女神,当成一个雕塑在玩她。

《鸿雁》103×123cm 1992年.jpeg

▲《鸿雁》103×123cm 1992年

      就这样子把这个人的刻画把它做得更精彩,因为这幅画的题材从表现上呢它不是要表现一个生动的情景什么什么样啊。我到藏区以后,他们当年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用手机,他们当时都是通过信件,这些信件我们内地发到西藏区,到达他们手中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最边远的地区甚至要三个月,这还算快的。因为当年的通讯就是靠我们的这些邮递员,通过邮递员来传递各种讯息。像我们青年到藏区搞建设,都想听到家乡的声音,每次邮递员一来,他们都会迎上去就很兴奋。我觉得这个非常好,所以我就想表达它。但是这张画有一个缺点,这幅画如果说人物造型上我画得更全一点,她的动态更全一点,也许这个女孩不光是形象好,她的身段肢体语言更加丰富,再加上她在草原上,牵着一匹骏马,这个画面是很打动人的。因为这幅画到最后的时候,就是因为太近了,如果说稍微全一点的话,这幅画一定很好,后来我还想把这幅画重新再创作一次,但是想想凡是自己画过的东西都是挺累的,我要重新去找一个非常新鲜的一种好的题材或一个其它的方式,在生命中留下更精彩的东西,所以最后我就放弃了。

      最后我画了一幅《马到成功》,《马到成功》参加了全国第十一届亚运会体育展,当时的这幅画,是我用了一个红色的调子,画了一个藏族姑娘,飞奔在草原上,在抢赛马的旗,一个非常漂亮美丽的少女,骑着马,风吹着头发,身上的服装和围巾,那是很英俊很潇洒的。这张画我就画得很冲动,想画得更好。这幅画我也很久没有看到了,因为当时展出后,我就把这幅画卖掉了。一直到今天我觉得非常可惜啊,当年太穷困潦倒啊,我们这些画家真是就是会跟你提供生活的更多的情感去表达它。所以说我们今天的艺术家画家到了我们藏区少数民族区去都是拿出相机手机啊等等那些设备,不像我们当去那里不光要拍照片同时还要画速写,一直到今天我家里的速写画藏区的速写都有十多本,当年我们这些画家都是很穷的,要买相机还要买胶卷,还要去冲洗,特别是到后面的彩照还要去扩印,那就不能讲了。

      那么我们现在,我们更多的艺术家画家一定要注意对生活当中的理解和生活当中情感的投入,所以说我这一生当中我画西藏这个题材前前后后有三十年,这三十年,我对这个藏民族,对他们是非常热爱的,对他们的那种憨厚,对他的淳朴,那种真挚,是非常敬仰的。每次我们到西藏,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他们都会用他们特殊的方式和行为走进你,所以一直到今天,我都仍然想再去西藏。虽然我的年龄大了,但是我一直还是想去西藏,因为我一生当中我艺术的最高潮的时候都发生在西藏创作当中,最高昂的绘画情感把我带入了人生当中最精彩的时候,这段人生对我不光是在绘画,更对民族的理解。

      今天我们很多画家拍了很多照片,照搬照片,没有经过二度的创作,画的画很多就像照片,不像艺术作品。所以说我们今天的艺术家,包括我的儿子,他们多次到西藏去,我都告诉他们,你们到西藏去,你们一定要用你的绘画方式,你的绘画行为,要把你们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你才能够走进这些民族。一直到今天,我一直在思考我怎么再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面对这个民族,表现这个民族。包括最近我在家里还在画一个藏族题材画,这幅画叫《漂过泯山的雪》,背景是一片白雪皑皑的雪,一个灰色的调子,因为每次我站在这幅画面前的时候,我就马上想起我当年进藏的时候,那种创作激情,因为我现在对藏民族的生活习性很了解,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也喝酒,也唱歌,跳舞,他们这个民族喜欢欢快,也喜欢我们这些艺术家那种真实情绪的发泄,很能走近我们。那么我们今天只要你用这种方式去走近他们,去画他们,那么我们这个民族也是受他们欢迎的。

      所以说关于西藏题材的创作,是很多的,是画不完的。我到西藏去也发生了很情结,对藏民族的情感,得到藏民族的帮助啊等等这些东西,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当中,西藏题材我这一辈子都是画不完的,现在我家里都有许多没有画完的稿子,没有画完的原因是因为这些画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表达语言。因为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在2017年这个时间,我们今天的艺术家包括老百姓喜欢的东西,他们的审美不像三十年前,今天的文化自信,文化发展,对文化的东西大家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国学这方面,他们都很感兴趣。我们的艺术家从生活中去画出真实的东西,我相信对艺术家是有帮助的,因为离开了生活,我们关起门画,绝对是空洞的,是假的。

我今年66岁了,我想在我有生之年我还要画西藏,我要把我在西藏看到的东西,还有我在人生当中经历的东西,还要画,来报答我对艺术生命的情怀,因为这个民族,更多的东西,不光我在画,今天我们全国很多的艺术家都在画西藏,画新疆,画少数民族,虽然说很好画,因为他们的装束和特色是很精彩的,但是我们今天画这些人太多太多,特别是用他们的装束,他们特有的一些像广西、贵州琳琅满目的东西,这些东西画的人太多。我们应该画出什么东西呢,我们要画得不一样,我们要用我们不一样的话语,不一样的画面,我们不一样的质感,用这种方式去走进我们的艺术生命。

      今天晚上虽然我是在讲我自己的经历和创作过程,但实际上也是跟大家一块来交流,因为李长军先生给了我一个机会,通过李长军的邀请,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我,走近我,有什么事多跟我联系,我这个人也好客,特别是对我们这些搞艺术的同行们一定是一个最佳的知音,我希望通过今天晚上的对话,实际上也是分享我创作当中的一些点滴。除了画西藏题材,我现在也画了一些唐诗宋诗的古典题材,包括我在全国获金奖的《十面埋伏》这些作品,我也画了不少。都是来自西藏题材创作过程当中给我得出了更多的经验和更多的表达。

      我希望在和更多的艺术家在交流当中我也在学习,学习大家的经验,因为李长军先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我们一定不要辜负这个平台,一定要把这个平台做得更精彩,把这个平台做得就像我们的一个家,一个艺术的摇篮。这样对我们每个艺术家我想一定是艺术家都想关注的平台,我也相信小李能够把这个平台做得不光是宣传,更是一种对艺术的交流和理解的平台。让我们更多的人走进这个群体。

今天晚上我非常感谢李长军先生,因为给我定的时间有限,我也希望今天晚上有想提问,还有一些不清楚的,想跟我对话的朋友们我是非常欢迎的,我也希望大家多给我提意见。因为每个人的创作态度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都是自己在画自己,自己在玩自己,一个艺术作品都是自己完成的。也希望有不足的地方大家多多提意见。希望大家有机会到四川,到绵阳来做客,我非常欢迎大家。

      师友交流讨论

      问:老师您的有些创作吸收了一些构成元素请说说体会?

      吴:关于就创作画面构图的元素问题,因为今天我们我个时代在画画过程当中,我们的表现形式有些单一,像用写意啊,工笔啊,它都是传统的东西,但这些传统的东西也是在发展的,在进步的。现在我们通过一些科技技术,用一些现代多元文化的支撑,它在构成形式是上很重要的,因为一幅画没有形式是不行的,形式是直接传递一种视觉,所以他们看我的画感觉形式感很好,构成形式,那种对视觉的冲击,包括我形式的表达,一些西方文化的元素的运用,还有舞台画面的表达啊,舞台灯光啊等等这些东西。

      问:您这几幅画是属于写意加工笔相结合的形式吗?

      吴:我这几幅画是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尝试,里面细也细得起来,粗也粗得起来,我这些画很多人都问你这些画到底是工笔画的还是写意画。说实话,我这些画都是画在生宣上的,用小毛笔,在上面不停的皴,淡墨皴,深墨皴,边皴边勾。

      问:请问吴老师怎样把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得更好呢?

      吴:山水画跟人物画不一样,因为中国画分工笔和写意,山水,人物和花鸟,画山水跟人物不一样就是,它的笔墨随机应变的东西很多,它的随意性跟雕塑性的东西根据自己的心态去发挥。画人物不一样,人物的结构,人的轮廓,人的一些细节上的东西不像山水 ,山水要自由一点,要放纵一点,山水表现力很强的,山水画多一座山头,多一棵树没问题。一个多一个耳朵,少一只眼睛不行。

      问:《天路上的锅庄》这幅画您用什么技法画的呢?

      吴:实际上我的这些画全部都是在生宣上画的,只是在画的过程当中,让它浸起来就让它浸,不让它浸起来就马上用宣纸把它弄干,有些地方必须在它干的时候却表达,它不可能在纸湿的时候都好好的,一画就浸跑了,因为里面有些干皴在它干定以后上颜色就是防止它乱跑。

      问:请问您画的每幅人物工笔都要速写一遍吗?

      吴:我的每一幅人物作品,我都要画一些人物的造像,绣像啊,造型啊,肢体都要画很多动态,我的这些作品不是随便画一张草图,一个构图就把它画完,更多的是画了很多幅草图,在草图上找到一个更佳的构成和视觉表现形式,然后再放大正式创作,肯定要画一些动态的。

      问:请问老师《天路上的锅庄》您画了多久?

      吴:我画《天路上的锅庄》用了半年时间,因为要收集素材,包括身上的小玩意儿啊,那些鞋啊都是用了很多方式去表达,花了半年。《鸿雁》这幅画呢就画的快一些,因为更多的是用在人物的刻画上。

      问:请问老师衣服上的斑驳,是用什么技法表现的?用什么特殊技法了吗,还有那些点点?

      吴:那个身上的斑点,斑纹,都是一些自然的肌理,比如说在丝的时候,用那个毛笔轻轻在上面皴,越皴越多,然后打点儿,那些点儿不是一次性打的,先打一个大点,再打小点,然后再集中打一点,那些打点都是当作一种作品在做,一种语言在表达,不是随便用毛笔沾一点颜色沾一点水随便滴一下,不是那样子的,那些点都是做出来的。

      问:老师请点评一下我的作品吧!如何继续深入?

83246665004e472d9941afad574bca7a_th.jpeg

      吴:你这幅画画得非常生动,这幅画是一幅写意画,是写意的,看得出来,你的线条很生动,你的线条概括和组织是很精彩的,虽然说这幅画人物身上没有用颜色去表达,这也是一种形式,把后面的门画一点儿彩虹色的,刚好突出前面几个人,这几个人经过背景的突出以后,它是很亮的,再加这几个人动态很生动,看得出来你画人物造型很精彩,很准确。还有你画人物创作肯定是画了很多年,这张画肯定是你的一部分,我相信你更精彩的东西没有拿出来供我们学习。

      这张画的写意功夫还是很好的,笔墨啊,画面上的人物交叉,他们的组织关系,人物精神上的东西很精彩,这幅画我非常喜欢,这幅画没有把颜色用在人物上,而是用在背景上,就是有意识的把这几个人放到一个亮的,没有经过什么颜色的雕琢,所以一打开的第一眼我就感觉像一个雕塑作品的造型,很有提亮感,很精彩,向你学习。我感觉目前这幅画已经画得很好了,今天我们画到这个时候,越到后面越不好动笔,特别在深入的过程当中,最多在就是把一些人物形象,画面的肌理,一些线条和笔墨的东西调整得更精彩,像这幅画不需要更多的去动它,非常好。只是我们把人物的形象画得更美,有些人看不清他的脸,但是他的动态很生动。很好的。你这幅画整体很好的,千万不要去乱动。在目前这种状态下是很精彩的,千万不要去把他弄坏了,很好。因为这张画也是你自己的一种表达,不一定要把更多的东西更的色彩赋予在人物身上,用一个背景这样一个相反的反差去表现人物,这也是一种形式。

      感谢这么多人听我交流,非常感谢大家,耽误了大家,欢迎大家到四川来。特别是今天这位叫张霞的画家问题提得非常好,是很学术的问题,我也希望可以和大家多聊一些这样内容。

      ps:小编水平有限,反复听录音还没听清的地方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编辑和整理。可能有一些信息编辑有误或表达得不是那么准确,请大家指正和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END—

0
开放时间:
星期二 - 星期日 9:00 ~ 20:00
19:00观众停止入场,19:30观众退场,20:00闭馆。
项目单位:
四川美术馆
合作单位: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展馆地址:成都市人民西路6号
电话:(028)86636199
邮箱:scmxyqxx@163.com
[后台管理入口]
[自助布展系统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17-2019
蜀ICP备:15012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