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2024年05月13日
会员中心 > 人物访谈
无限•虚空
文章来源:长工的博客 2010-11-21 14:56:37
分享到:

      苍茫、空濛,大气、奔放,是生活的现实,也是意象的精神家园。这是张国忠油画给我的第一印象,这一时期他的绘画以描写雪山的灰白色调为主。充满鲜明的个性特征,他有意识地将色调处理成灰色,使人们眼中的景色在迷蒙中透着清澈,在圣洁中传递出对生活的关照的情绪。这些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作品,是在自然中升华出的超越自然物象而意化了的艺术图像,给我们带来了现实与虚幻的无限遐想。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认知方式,早就成为了东方哲学的一种境界。道家的黑白鱼图既是将此道诠释得最为高妙的观念。空即是色,此处的空亦非无而实为有,包融万象,是双关语吧。色既自然之本象,从张国忠先生的画中我读出了那份在喧嚣的城市中那少有而久违的禅意,空灵且飘渺。

      罗丹说:“但愿‘自然’成为你们的女神。”

      张国忠先生是热爱自然的,也是热爱生命的艺术家,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魅力。他关注自然人类的生存状态,他这样描述他的作品的:“我笔下的雪不似北方的阳雪厚重,是南方阴雪的脆弱,那脆弱有时候厚厚的积雪只需一声叹息即能坍塌,一丝阳光即可融化,因此我用灰色调来表述它。在叙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能感受到在大自然中,人是多么的渺小的同时,也希望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那份真实,这就是生活。”国忠先生的画是写实主义的,他的写实除了精准的人物、动物的体型刻画外,还更加注重了自然的崇高和伟大。张国忠善于对雪景的描绘,在苍茫的雪原中,人、动物成为了画的灵魂。这种自然的崇高和生命的和谐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白雪皑皑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生动,也正因为有了生命,才能衬托出自然的美好。我不知道画家那深远取景方式是否与画家在部队当兵时放过电影有关。以《出山》为例,那扑面而来的皑皑雪山,雄伟、崇高,整幅画寒气逼人,人只占据了画面很小的一部分,但即便就是这渺小的一部分,却能起到强音符的作用,使画面呈现出高亢与雄壮、苍凉与空濛的意境,并将人类顽强的生命意识、不屈的精神全然地描绘了出来,那从山中走来的诗般的画意给人过目难忘的记忆。

      张国忠的绘画是融高度的技巧与深刻的内涵为一体的充满哲理的人文主义绘画,在当今中国画坛中保持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你很难用写实画派、当代艺术来界定他。从表象上看,他的画是写实的,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他的画又具有极强的当代意味,因此他的作品不能简单地用画的是什么,或像什么来界定。罗丹说过:“只满足于形式到乱真,拘泥于无足道的细节表现的画家将永远不能成为大师。”齐白石老人也说过:“太似媚俗,不似欺世。艺术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此话甚妙,白石老人还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似我者死,此话甚是明了,如果跟一个人学艺,画得极似别人,那这人的画是不会有太多的艺术个性和独创的地方的。我们知道,世界艺术星光璀璨,每一位艺术大师都在自己的领地创作出了璀璨而绚烂的艺术,在艺术史上名垂青史。不论是传神写照在阿睹中的顾恺之,还是吴带当风的吴道子,也不论是人神共仰的达芬奇,还是无与伦比的米开朗琪罗等等。东西方的艺术大师们都在自己独创的艺术星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白石老人说的 “学我者生”学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学的是精神,学的是气质,学的是艺术本质的内涵与思想,学的是似与不似的灵魂,而不是学不似的是躯壳。在基督里面灵魂是不灭的,是可以在天国中自由欢唱的。艺术的灵魂正在于此,不会因你生活在公元2010年就不会被远古的艺术所感动,恰恰相反的是艺术的感动无时不在,只要你愿意感动,只要你是与艺术有缘的人。

      长期以来,困惑中国油画的话题正是在“似与不似之间”。油画这一舶来品,经历了近百年的变迁,从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到法国、俄罗斯绘画对中国油画的牵引,经历伤痕美术的复兴,写实画派的惊艳,当代艺术的自嘲、嘲他和自我个性狂放的歇斯底里的宣泄,矛头直指传统和人性,开启了中国油画艺术一个新的纪元。油画的民族化,还是世界化的发展,一直成为艺术界、理论界、艺术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真正要让大家平心静气地安静下来谈谈何为艺术,还真有人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也道不上来。正如“何为道?” “道非道,非常道。” “大道似水,大道无痕”既是这样。什么是艺术啊,其实艺术就是有感而发的内心对自然感悟的释放。当然包括生活中的一切感受,风霜雨雪,喜怒哀乐,只不过这种感受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把它诠释出来而已。世上这么多人,每个人因自身的原因,对同一事物、事件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如东方皋相马,不会管你是公是母,是白是黑,他看到的就是马的本质,“好马”而已。

      当代中国油画画坛,呈现出的是可喜的多元化的形势。这是与改革中的中国开放的心态,宽容大度的包容的大的文化背景分不开的。试看无论是写实画派的兴起,还是当代艺术的如火如荼,都给画坛带来勃勃的生机。只是在这种环境下,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包括媒体和收藏者容易被一种观念误导,就是此是彼非,或这个一定比那个好。首当其冲的就是艺术院校、教师与学生们,如何教如何学成为了一个向左转还是向右转的难以选择的难题,而在艺术家队伍中迷茫于艺术海洋中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因此,回过头来看中国油画是走民族化的道路还是走临摹西方的当代的道路,这一问题其实很清晰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我有位画家朋友曾给我说过一个故事,就是他和他的一位在国外居住了多年的朋友在国外相见了,都是搞艺术的,相约去画廊看画,我朋友指着一幅画问老板,这幅油画是否是中国人画的,那个老板极为吃惊,问他何以认出来的。他的回答是,我们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这句话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我们的审美背景如同血液一样流淌的都是东方的韵味,我以为张国忠先生就是在这个大潮中保持清醒头脑的优秀的具有自我意识及真知灼见的艺术家。张国忠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又经过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油画创作研究生的洗礼,无论是从造型技巧上,还是从作品思想内涵上有着区别同时期艺术家的造型语言,在他的数十幅参加全国各级美展的作品中,都透射出了其在油画创作中的思考。张国忠先生的画是富有哲理的、高度技巧的、充满诗性美的,正如苏东坡说王维之画,画中有诗一样,读国忠先生的作品,你会不自觉的为其波澜壮阔的情怀所震撼。同时也会为其悠扬而空灵的描述所赞叹,那看似不经意的横扫竖抹传递出的却是交响乐般的节奏与韵律。

      在其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精雕细刻的细致描绘,也能看到轻灵而欢快的大刀阔斧,不论是粗犷的,亦或是精细的,都传达出画家对艺术创造的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在《丛林》的创作上画家颇费了一番心思,在做底和描绘上他极尽其能事。构图满密,刻画精美。《丛林》树枝交织穿插、丰富而富有变化。因其造型和刻画的难度,作品耐看可读性强,给观众在细细品味其技巧中带去美的艺术享受。

      同样他也画观念的作品,画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秋意》大块的色彩对比以及用刮画法刮出的笔触,我们从波动的线条、碰撞的色块,随性的用笔中读出画家内心的悸动与烦躁。一改以往作品的那种宁静与安详、雄秀苍茫和大气磅礴的风格,呈现出了另一种思绪和情怀。

      他说:“绘画创作,最大的感受是观念上的问题。要注意画的时代性。要有感而画,画生活的真实感受。”马叙先生曾这样评述他的作品:“在这里让我感觉到雪山就是时间、空间以及历史与存在的根本,怆凉与悲壮,无限与虚空,被实体的雪山所佐证。”是啊,生活的真实在张国忠的无限与虚空的艺术王国里,呈现出充满理性与哲学的韵味,他用真诚博大的情怀关爱、呵护脆弱的生命。他的雪山系列是超越现实的精神回望,是关注生命的人文情怀,是光与色、未来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张国忠对色彩的禅变的诠释,摒弃了自然的色彩,开启了绘画创作中真实与梦幻的艺术境界。“当一个艺术家,故意要装饰自然,用绿的颜色画春天,用深红的颜色画旭日,用朱红的颜色画嘴唇,那他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丑的——因为他说谎。”张国忠的绘画充分印证了罗丹的这番话诠释的艺术的功能,其色彩是超越了现实表现的色彩却又是真实的生活再现。画家将特定生活环境下的瞬间的色彩凝固成了一个经典的音符,谱写出了耐人寻味的华彩乐章。在还原了生活的真实的同时,其艺术视觉所传递出的那银色的世界呈现给人们惊憟和震撼,潸然泪下的是感动还是忧伤,发人深思。 

1
开放时间:
星期二 - 星期日 9:00 ~ 20:00
19:00观众停止入场,19:30观众退场,20:00闭馆。
项目单位:
四川美术馆
合作单位: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展馆地址:成都市人民西路6号
电话:(028)86636199
邮箱:scmxyqxx@163.com
[后台管理入口]
[自助布展系统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17-2019
蜀ICP备:150128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