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信息
作者:刘海粟
标题:黄海一线天奇观
尺寸:69.2 x 134.1cm
材质:纸本
年代:1976
类别:中国画
作品简介

黄海一线天奇观年代:1976  尺寸:69.2cm x 134.1cm.jpg

黄海一线天奇观 年代:1976  尺寸:69.2cm x 134.1cm

       这是刘海粟先生泼墨泼彩的代表作,该技法形成于文革时期,源自亦师亦友的黄山,这一时期海老常常凭着六上黄山所积累的素材忆写黄山,经过1966年的《黄山云海奇观》、1975年的《黄山图》,到这幅《黄海一线天奇观》,泼墨泼彩技法愈趋纯熟老到。

       此画气势恢弘,用色单纯而绚丽,以石青烘染主峰,远山则施以朱磦赭石,朴而能艳,质而愈厚。泼墨和泼彩的妙相契合不但显示了海粟先生在艺术创作上的魄力和胆识,属于刘海粟晚期典型风格的泼彩作品可让人品醇正香,得大气象。更是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

信息来源01:刘海栗图书馆

阅读原文


-----------------

刘海粟1.png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4年秋始任副校长,1919年7月始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历任南京艺术学院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曾任第一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物年谱:

      189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毗陵:常州古地名)。擅长油画、国画、美术教育。自幼酷爱书画,十四岁到上海入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

      1910年在乡里办图画传习所。

      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担任首任校长。首创男女同校,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1920年10月赴日本出席帝国美术学院开幕大典,回国后著《米勒传》《塞尚传》等介绍西洋艺术。

      1927年走日本,与日本画界人士交游。

      1929年赴法国、瑞士,油画《森林》《夜月》等应邀展出于巴黎蒂拉里沙龙。国画《九溪十八涧》获得国际展览会荣誉奖状。

      1931年在法国巴黎克莱蒙画堂举行个展,在上海、南京举办个展,编译《世界名画集》。

      1933年赴德国筹备展出"中国现代绘画展览"。

      1929年遍访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国考察美术,与毕加索、马蒂斯等画家交游论艺。作品入选法国秋季沙龙与蒂勒黎沙龙,国画《九溪十八涧》获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展览会荣誉奖,出版画册《海粟油画》。

      1931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讲授中国绘画"六法论",举办"刘氏国画展览会"。

      后又在巴黎克莱蒙画堂举办旅美画展,作品《卢森堡之雪》为法国亦特巴姆国家美术馆收藏。回国后,在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后又先后应邀在德国、英国、印尼、新加坡等国举办画展。

      1938年应中华书局之约,写成八十万言的巨著《海粟丛书》六卷。

      1940年主持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会,并在雅加达、吉隆坡等地展出。

      1947年在上海"中国艺苑"举行个展。

      1949年后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1952年任华东艺专(现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并致力中西绘画。

      1957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海粟油画国画展览会"。

      1979年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

      1981年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聘任为院士,并颁赠金质奖章。

      1988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

从艺经历:

      刘海粟,江苏省武进县青云坊村人。刘海粟6岁读私塾、酷爱书画。

      14岁到上海,入画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

      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并出席日本帝国美术院第一次美展开幕式,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1920年10月代表中国新艺术界,赴日本参加帝国美术院开幕大典,和日本画家藤岛武二、满国古四郎、桥本关云等交游论艺,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回国后,充实了美术院的课程和设备,成为当时国内美术最高学府,并著有《米勒传》、《塞尚传》,介绍西洋艺术,颇有影响。

      1927年受军阀孙传芳迫害通缉,逃亡日本。朝日新闻社曾为他在东京举行画展。

      1938年春回上海,应上海中华书局之邀,写成八十万言的巨著《海粟丛书》六卷,分《西画苑》、《国画苑》、《海粟国画、海粟油画》三部分,画论精辟,广为流传。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曾两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蒂勒黎沙龙,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1930年比利时政府聘他任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展览会美术馆审查委员,其国画作品《九溪十八涧》获荣誉奖,并出版画册《海粟油画》。

      从1931年到1949年他大部分时间在国外,经常举办画展及讲学。

      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1931年他去欧洲讲学时曾在巴黎巴莱蒙画堂举办旅欧美展,法国政府买了其杰作《卢森堡之雪》,珍藏在特巴姆国家美术馆中。解放后他的作品多由国家收购。

刘海粟2.png

 刘海粟.png

刘海粟作画现场

刘海粟故居.png

刘海粟故居

信息来源02:百度百科

阅读原文


-----------------

钓鱼图  年代:1970  尺寸:122cm x 68.5cm.jpg

钓鱼图  年代:1970  尺寸:122cm x 68.5cm

       这件作品创作于1970年,名字简洁明了,直接点题。画面上,垂柳之下,一位身着蓑衣的人正在垂钓,显得有些孤寂、冷清。再细细一看,钓鱼的人已有了收获,他盘腿而坐,左手捏着一条鱼,想必他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垂钓高手。画面上半部分适度地留白,下半部分较为紧凑,构图松弛有度。黄山白龙潭  年代:1969  尺寸:104.5cm x 55.5cm.jpg

黄山白龙潭  年代:1969  尺寸:104.5cm x 55.5cm

       在黄山翡翠池不远的松谷溪中。从石笋矼、狮子峰等处流下的溪水在落差大的地方,长期冲蚀而成5个深潭,分为青龙潭、乌龙潭、赤龙潭、白龙潭和老龙潭。刘海粟一生十上黄山,不仅酷爱描绘巍峨壮观的山峰、俊秀挺拔的松树、仙气弥漫的云海,他还热衷于描绘黄山的瀑布、溪流。这件作品创作于1969年,那年刘海粟并没有登山,而是根据自己的回忆描绘了这幅画。实属刘海粟国画黄山系列的一件佳作。

黄山莲花峰、天都峰  年代:1954  尺寸:42cm x 66cm.jpg

黄山莲花峰、天都峰  年代:1954  尺寸:42cm x 66cm

       这幅作品是以黄山为题材的画作,完成于1954年。用笔勾出山石结构,并以淡墨皴擦。画面幽秀旷逸,笔简意远。寥寥数笔,却逸气横生。

黄山始信峰  年代:1954  尺寸:69cm x 40.2cm.jpg

黄山始信峰  年代:1954  尺寸:69cm x 40.2cm

       此幅作品是刘海粟以黄山始信峰为素材所描绘的作品,作于1954年。始信峰在黄山北海散花坞东,凸起于绝壑之上,此峰小巧玲珑,风姿独秀。峰腰西侧有密集参天的大松树沿坡丛生,苍劲多姿,奇态万状。刘海粟采用浅绛山水画法来完成这幅作品。浅绛山水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山水画,统称浅绛山水。画面山石雄伟、挺拔,设色清逸空灵、明快淡雅。

黄山图  年代:1966  尺寸:117cm x 81.5cm.jpg

黄山图  年代:1966  尺寸:117cm x 81.5cm

       黄山——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在“中华十大名山”排名中居第四位,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对黄山的秀丽这样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后被当地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刘海粟对于黄山有着特殊的好感,是他灵感的重要源泉,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无数作品,这件作品表现了气势恢宏、巍峨的黄山,被云雾缭绕,产生一种缥缈的意境感。

黄山云海奇观  年代:1966  尺寸:67.8cm x 89.5cm.jpg

黄山云海奇观  年代:1966  尺寸:67.8cm x 89.5cm

       刘海粟潜心揣摩前人画黄山的成功之作,淡雅的、狂放的、险怪的、浓黑的,一一加以分析比较,最终他选定了符合自己性情的风格,那就是雄奇壮阔,气势磅礴,生动夺人。泼墨是刘海粟艺术发展整个过程当中一个很光辉的成功的标志,这张作品也运用了泼墨的技法。我们知道墨分五色,实际上刘海粟先生的画面中墨已经不止五色,而是千变万化,非常奇妙,这些都归结于他善于用水用墨并且讲究技巧最后泼出来,效果是恰到好处。

       此幅作品群峰波动,远山与天空浑然一体,白色大云块与山峰交叠成有机之回旋。墨彩横泼,体现的妙境,仿佛无数仙女舞起彩色瀑布,雷奔电激日生烟,上层未散,下层又涌,山则直上直下,以线为主,松只画其干,松针从略,横竖对比,远近参差。大远景以淡墨没骨出之,山由竖变横,在深浅黑色交替中呈现过

退却红衣学淡妆  年代:1972  尺寸:50.5cm x 129.3cm.jpg

退却红衣学淡妆  年代:1972  尺寸:50.5cm x 129.3cm

       这幅于1972年创作的《褪却红衣学淡装》,刘海粟已经开始尝试用石青泼彩荷叶制造出班驳陆离的油画效果,有着强烈的厚重感。泼彩画法是先用焦墨线条画出几大块块,分好色彩的区域,然后到上重色,嫌浅处可以等纸又几成干后,再用小盂调好色朝画上倒,另外破以清水,使色彩散开并吃进纸去。在健笔疏导的过程中,让色块向山的自然形态靠拢。全干后用墨笔细心收拾。

       到七十年代中后期,刘海粟通过十几年的摸索和实验,已经探索出较为熟练的泼墨泼彩绘画方式。在这张作品上,海粟老人让他的中西绘画的艺术素养,得到极为充分的体现。

雨中牡丹图  年代:1971  尺寸:132.5cm x 67.5cm.jpg

雨中牡丹图  年代:1971  尺寸:132.5cm x 67.5cm

       这件作品创作于1971年,典型的花卉题材。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然而本作品名为《雨中牡丹图》,雨中的牡丹又是别有一番韵味。创作这件作品,源于有一天刘海粟与爱妻夏伊乔一起逛公园,非常不巧正逢下雨,不过刘海粟却目睹了雨中的牡丹花,领略了其与众不同的风情,于是兴致高昂地挥毫泼墨,诞生了这件作品。给我们的启示是:有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看待事物,会有意外惊喜出现。

风雨图  年代:1969  尺寸:116.8cm x 56.8cm.jpg

风雨图  年代:1969  尺寸:116.8cm x 56.8cm

       此时的刘海粟先生已是古稀之年,又遭遇文革,人生自由均无,只能偶作些书画消遣。这是一幅海老创作的泼墨写意,画面水墨淋漓。

信息来源03:刘海栗图书馆

阅读原文

我要评论
姓名:
主办单位: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四川美术馆
合作单位: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